起變法於魏楚,商君變法於秦,申不害變法於韓。
那一個個曾經照耀了整個世界,如日中天的思想家們,從來沒有躲在安全的家裡,高談闊論,三代之治,五帝之事。
而是一次次的冒著全世界的槍林彈雨,不斷前進。
哪怕身死族滅,鮮血染滿腳下的土地,也從不停止對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的追求。
即使商君被車裂,吳起死於亂箭之下!
是以,除了韓非子外,整個法家,都找不到沒有去嘗試過變法和改革的人。
這個特徵,導致了法家的傳續方式和教育方式,不同於儒家和黃老。
法家的傳續方式,在過去基本是家傳。
或者在崗傳授。
譬如,漢室的持書御史們,就是世世代代,父子相傳,兄弟相授。
又如漢室的基層執法官們,他們都是從前輩那裡得到的傳授。
只有少數人,像張恢這樣,選擇跳出傳統,開山立派,廣收門徒。
而這直接導致了,法家的巨頭和英才,全部都在官場和宦海之中,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而拼搏。
留下的不是老的連走路都需要人攙扶的老者,就是還未踏入仕途的年輕人。
而那些仕途上的大人物,自然是不可能下場的。
不然的話……
又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誰還跟他們玩啊?
“學生華元……”年輕人站在演講臺前,自我介紹著:“潁川人,承蒙老師不棄,登臺與諸公交流,不勝惶恐……”
華元嘴上說著不勝惶恐,但實則,在話語和神態上,根本看不到任何緊張的神色。
實際上,他也只是表面上的客氣客氣一下而已。
一上來,他就給其他人來了一個下馬威。
“學生嘗聞,管子曰: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說到這裡的時候,他還故意拿眼看了一下儒家的諸派系。
被他這麼一瞧,儒家眾人,都有些心驚肉跳的感覺。
果不其然,在下一句,華元就忽然提高了聲調,話鋒一轉,說道:“若天變其常,地易其則,寒暑相離,陰陽倒轉呢?”
這種大逆不道的話語,在華元嘴裡,變得如同理所當然一般。
別說儒家,就連法家的盟友黃老派都是怒不可遏。
龍有逆鱗,人有痛腳,學派有固執的己念。
儒家和黃老派,都是崇古派。
根本容忍不得這樣的話語。
但是,沒有等到他們反應過來,華元就接著說道:“自軒轅皇帝以來,時移世易,五行輪迴,寒暑相離,天變地易,數次之多!”
“故,三代不同法,五帝不相復禮!”
這麼輕飄飄的一句話,直接堵死了所有人非議的通道。
更將法家的身份,做到了諸子之首。
道理很簡單——既然三王都在變法,都在變化,那麼我們法家才是三王的真正傳人!
爾等渣渣,還不趕緊跪下膜拜真理?
而且,這個華元還有意無意的在儒家身上踩了一腳。
因為當今天子,曾經在一道詔書之中說過類似的話。
而緊跟著的下一句就是——故孔子對定公以淶遠,景公以節用,哀公以論臣。
看看——連你們的祖師爺都在變化。
而更重要的是,如今不比以往,華元的說辭,是建立在海量的研究和資料之上的。
少府的太史令衙門以及太常的有司,這些年透過整理竹書以及石渠閣中的大量典籍記載,然後,出版了一本書。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三代論述》。
在這本書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