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剛柔兼濟,方能長治久安’的道理。
如此做,一個是因為現在外敵猶在,必須加強武備,可依然如過去那樣靠在臉上刺字來維持軍隊的穩定,靠重賞去激勵士兵衝鋒的沒有靈魂的部隊他是不需要的,而是要樹立軍人在百姓中的地位,改變過去軍人的形象,增加將士們的榮譽感,提高他們的地位。
二是這些飽讀詩書的風雅之士為官卻沒能消除歷代官場奔競阿諛的痼疾,此類風氣有增無減,本應有的忠義仁孝皆已沒落,轉而追求功利,以致在金人破城之際,宋士人們所謂‘節義’的堤防已然崩潰,拋棄了給予他們崇高地位的‘君’!如今應該讓士人們品嚐苦澀的滋味,為他們此前的行為買單,且意識到在他這位‘雄主’下討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趙檉並不怕這些士人們拋棄自己,因為他知道一個沒落的時代,必定會有一種遲暮的思cháo勉為jīng神支柱,這種思cháo必定具備相當的功利xìng。如今儘管儒學已經偏離了過去的軌跡,但是儒學仍然是大宋士人們的空虛靈魂的寄託;此外,儒學還成為了他們謀生的手段。
如果現在皇帝一旦拋棄它,儒學就不是吃飽了飯以後思考抑或談資了,也就等於毀掉士人們手中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了,他們還有什麼路可走呢?或遠離朝政而去,或賣身求榮。要是此刻再把“稻草”還給他們,他們的心便很容易就被收買了,重新成為賢臣義士了。
而趙檉也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也明白治國還需這些士人的幫助,但是他們也必須在自己的掌控之下,為自己的統治服務,否則朝廷每年拿出那麼多錢養這些人做什麼,就讓他們給自己搗亂嗎?
歷史有無數的選擇,選擇有時就在某個人手裡:秦之李斯,助紂為虐,焚書坑儒;漢之王莽,書生治國,一塌糊塗;唐之安祿山,安史之亂,由盛轉衰;宋之王安石,變法維新,由治而亂;明之吳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凱,賣友求榮,反覆無常。
這些都是歷史上的教訓,趙檉作為後來人耳熟能詳,現在歷史選擇了自己,他不僅要避免悲劇重演,那麼自己還應該做出一番事業,洗刷女真人帶來的靖康之恥,重振國威,讓歷史少一些遺憾!
………
..
..
第一百六十二章 貨幣改革
內憂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後宮;中憂官場**,官逼必然民反;外憂民族矛盾,異族虎視眈眈。歷朝歷代之滅亡,無不由此三者起。
如今大宋外患尤重,宿敵遼國已亡,殘遼歸附,西夏稱臣,現階段主要的外敵為女真。經過兩次戰役後,金軍損兵折將大傷元氣,已經從攻勢暫時轉為守勢,而宋軍經過整編後實力日益增強,邊界日益鞏固,只要假以時日趙檉有信心消除這個外患。
而大宋的官場經過兩輪清洗,隨著李綱、宗澤等一批正直的官員走上朝堂,撤換了大批辦事不力的官員,裁減了大批的剩員,官場**得到了遏制,可要徹底清除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情況已經大為改觀,政令通達,地方有治,社會逐漸安定,統治日漸穩固。
小人什麼時候都少不了,可現在永珍更新,皇帝歷心圖志,野心勃勃,‘正能量’充斥朝野,小人還沒敢露頭。而宦官干政也還無從談起,上任皇帝趙桓對這些內侍本來也太感冒,上臺後裁減了一批,‘伏闕上書’之時被京中百姓和太學生打殺了一批,城破後被女真人抓走了一批,一時間內侍都成了稀罕物。
現在大內的內侍數量趕上太祖開國時期了,只有不足二百人負責偌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