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在遼國嘍!”趙廉看著遠去的商隊想到,可又很快迷糊了,如此說來趙信出走就是王爺的安排的,但是王爺為啥又嚴令追殺呢?他剛想明白一個問題,又被另一個問題困擾上了,卻沒有想到這是見喜拿著雞毛當令箭,偷偷的安排的,王爺卻是一無所知。
......
遼國西京失守,皇帝逃入夾山,跟隨來的皇子皇女和一票大臣護軍來了不少,他們也要吃喝拉撒,而且不但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這給地方帶來了很大壓力。當然負責追捕他們的女真人也不是神仙,也要吃喝的。於是處於雙方勢力交叉地區就成了雙方掠奪的物件,紛紛去那裡拉夫徵糧,居住在那裡的漢人當其衝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清涼寨附近有河經過,土地得以灌溉適於耕種,百多年前從河北被擄掠來的一批漢人便被安置在這裡種地,幾代下來繁衍生息,將這裡當成了,納稅當兵也習慣了契丹人的統治。由於遼金雙方的搶掠壓榨,可以說家無餘糧,好在周圍有野獸出沒,一些人便出門狩獵打些野物充飢。
進入十月這裡下了第一場雪,寨子裡的幾個年輕人結伴出門狩獵,剛出寨子不遠便發現一串馬蹄印,因為這裡離草原不遠,常有野馬出沒,大家十分高興,便立刻順著蹄印追了下去,很快就發現一匹失群的馬。雖然一匹馬能值不少錢,但是咕咕叫的肚子提醒他們馬肉更有誘惑力,於是幾個人合力將馬shè死抬回了寨子。
本來挺高興的幾個人沒想到卻攤上了事兒,路上碰到了個契丹人,那人立刻咬定那馬是他們家的。將他們帶到了寨子中領主府上。在遼朝建立之初,境內漢人基本上都來自對外戰爭掠奪的俘虜、生口或私逃入境之人,作為奴隸,其身份上是契丹人戶的私有財產,自然不可能有什麼平等的權力和地位。
幾個人雖然極力辯解那是匹野馬,但是領主卻根本不聽,判定他們賠償那個契丹人兩匹馬。遼國後期由於遼朝社會對漢人的普遍歧視,以及土地兼併的結果,幽雲漢人缺乏自己的土地,雖然從奴隸變成了佃戶,但絕大部分漢人仍處於社會中被壓迫的最底層。這幾個人都是佃戶,一年收成交了稅賦,也就能勉強填飽肚子,今年又遭雙方反覆收取,哪裡能賠得起。於是領主決定以‘鄉法’制之,讓他們給馬抵命。
遼朝在建國後隨著領土的擴大,面對營遊牧生活的契丹等民族、和定居務農的漢人渤海等民族並列成為國內的兩大民族系統、一套法律體系難以兼治的時候,便採用了一種‘胡漢分治’的政策,即“因俗而治”用傳統的草原習慣法去治理契丹人,而在統治漢人和渤海人的時候,則借鑑中原王朝已經成熟的法律行事。
按律他們罪不至死,領主這一決定立刻引起了寨子中漢人們的不滿,但也只是不滿而已,這些人在長期的欺壓下已經沒了血xìng,敢怒不敢言。因為在民間習慣中,漢人和契丹人卻沒有真的有象法律上規定的那樣平等,實際的狀況是漢人仍然被契丹歧視的下等民族,還是不如牲畜的奴隸,而漢人們似乎也已經預設了。
這幾個年輕人被捆住手腳綁在馬後,契丹人準備用馬來拖死他們,“大人,手下留情放過他們吧!”他們家人齊齊跪下哀求著,可契丹人根本不為所動。
“他孃的,你們契丹人有本事去和女真人去打啊,就知道欺負我們漢人,今rì你們要是不放人,老子跟你們拼了!”這時一個人終於忍不住了,站出來吼道。
大家驚異的回頭看去,發現這人卻是前些rì子來到這裡的遊醫,因為這人能治些疑難雜症,看病時有錢就給,沒錢也不在乎,他又能講些道理,很得大家信賴。眼看到了冬天,大家便把他留在了寨子中,沒想到一個外鄉人今天為了他們居然敢和領主大人起衝突...
第五十四章 血案
徐慶三十歲多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