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就不是個優秀將領,同時他也對朝廷的決策頗有微詞,受到金軍完顏突合速部的阻擊後,姚古難以判斷對方實力,手下有個部將焦安節,一貫懼敵怯戰,他慌報軍情,稱金軍主帥宗翰率領大部隊來了,結果姚古、張灝兩軍逡巡不前,未能按照約定與种師中會師。
當种師中部被迫撤退到殺熊嶺時,再次遭到金軍重兵圍攻,軍糧短缺、士氣低落的宋軍幾乎全軍潰散,身邊僅剩百餘將士的种師中身中四創仍然裹傷力戰,最終身中流矢身亡,飲恨疆場。擊潰种師中部後,金軍主力從容回師,在祁縣以東的盤陀擊潰姚古部,在交城擊潰張灝部,宋廷第一次救援太原的努力就這樣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失敗了。
戰敗的噩耗傳到東京,朝廷譁然,李綱、許翰大吃一驚。李綱對許翰說:“我輩書生,不知兵法,而居樞密之職,將誤國事!”然而大錯已成無法挽回,大宋最為精銳的西軍損失慘重,從此一蹶不振,日暮西山下,他們的事蹟終成為了傳說…
出援太原失敗,不僅使兵力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且朝中割讓三鎮,與金和議的聲音再起。但是太原三鎮是中原屏障,如果丟了,國家危矣,再三爭論下,趙桓決定再援太原,調集二十餘萬大軍,以劉韐、解潛、折彥質、張灝等人為將率兵救援太原。
為了配合此次出戰,趙桓連連下詔求賢募兵。徐處仁建議施行馬政,並拘戶絕田土以募鄉兵等辦法,趙桓皆採用之。下詔勸民以財谷助軍,向國家捐錢物以充軍用的措施。五月二十五日,又下詔尋求習武藝知兵書的人才。六月初再下詔使在京監察御史以上,在外令監司知府軍及路分鈴轄以上官員各舉勇指揮人才,以充實軍力。
可還有句老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趙檉擺出了一幅堅決抗戰的架勢,只是這些措施在短時間內都難見成效,如果出援太原再敗,金軍再次南下,自己的寶座就真得被掀翻。於是他有找耿南仲私下商量以代稅錢的方式贖回三鎮,可他還面臨著一個障礙,那就是李綱。
趙桓對李綱是越來越不滿,但內心裡卻又畏懼他幾分。凡事只要李綱一參與進來,就必須按他的意見辦,否則他就或在朝堂上據理力爭,或反覆上章辯駁,或以辭職來逼迫你讓步。自己身為皇帝,有時還真地壓不住他,反而要處處順著他。罷了他的官,居然引起太學生伏闕上書,差點激起民變。趙桓覺得,李綱恃功恃才,沒把皇帝的尊嚴放在眼裡。
耿南仲原來就是趙桓的東宮舊臣,古話一人成道雞犬升天,趙桓即位後,他也多年媳婦熬成婆了,不斷得到提撥升遷,委以重任。可耿南仲心中還是不平衡,因為吳敏、李綱也是越級擢升,現在位置在自己之上。尤其是李綱,以從五品的太常少卿,兩個月時間,就升到了從一品的樞密使之職。
耿南仲對此忿忿不平,一直在伺機排擠李綱,他陪伴了皇上十多年了,立刻就看出了趙桓的心思,皇上對出援太原已不敢抱希望了,但他想議和又擔心李綱在朝廷,必然會堅決反對割地求和之議。那麼對李綱下手的時機就到了,而其手法居然與當年趕趙檉出京的招數相仿——放權升官!
這一天,宰執們在朝堂上商議是繼續救援太原還是割地議和,李綱與耿南仲在趙桓面前發生激烈爭論。耿南仲突然來了一句:“如決意不棄三鎮,則必須解太原之圍;欲解太原之圍,非李綱不可。” 趙桓點點頭,望向李綱。
李綱急忙推辭稱自己是一介書生,實不知兵。此前東京被圍,臣不得已為陛下料理軍事,現在如果以臣為大帥統兵出戰,恐誤國事。趙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