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9部分

“得中國土地,役中國人民,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屬,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籍。用中國車服,行中國法令。是二寇所為。皆與中國等,而又勁兵驍將長於中國。中國所有,彼盡得之;彼之所長,中國不及,以致遺禍。”金赫往來各國之間,當然明白皇帝所說不假,搖頭嘆道。

而大理向大宋稱臣後的變化金赫也是看在眼裡的,內政外交一系列變化,使得大理國昂首闊步,高奏凱歌,大步向前,收入快速增長,牛馬成群,羊兒遍野,五穀阜盛,笙歌處處。臨近小國不再去中原,而是不顧車船勞頓,路遠難行,一個個坐著馬車,帶著禮物,趕來大理。

尤其靖康之亂前後,中原大地,烽煙蔽天、戈矛映日、屍橫遍野,金人的鐵騎所向,田地為墟,血流成河。而西南的大理國,卻一派昇平、歌舞歡笑、四方來朝,各種珠寶陳列,各種動物上場,人歡馬叫,熱鬧非凡,其繁榮景象,一點兒有也不亞於中原都市,沉浸在一片和諧中。這種和平,當然是有段和譽的心血在內的,也和他運籌思謀密不可分。

“也正是因為段氏威望日漸,使高氏心存警覺,因此他們拒絕我朝使臣和國君會面,也不肯讓出產銅之地,擔心其在我們的支援下奪回大權!”想明白了其中道理,金赫看向皇帝說道。

“正是如此,可也給我們出了個難題。世上皆知大理國對我朝恭順,卻不知高氏跋扈,如果我們為此出兵討伐必會引起群臣阻止,也使其它藩國驚恐,對我們心存芥蒂!”趙檉摸摸下巴面帶難色說道。

“嗯,我朝自太祖以來朝臣一直對大理心存警惕,且存畏夷之心,一開朝議眾人必會極力阻止出兵討伐!”金赫點頭道,對皇帝的看法十分同意。

“前日,我曾在廷議中略透口風,李綱認為大理乃是無用之地,興兵討伐,將導致勞師動眾,得不償失的後果,其他老臣也深以為然,我大宋的血勇之氣已經早不如當日太祖之時了!”趙檉嘆道,連李綱這種‘好戰’分子都覺不宜為‘被拒’而興兵,可見‘守內’之心已經在大宋臣民心中根深蒂固了,支援北伐金國不過是兔子急了也咬人的表現。

大理國與宋的關係也是如此,他們之間雖建立了宗藩從屬關係,但由於宋朝朝臣有意疏遠,這種關係並沒有得到正常的發展,兩國也有通商,可多是在與西夏和遼關係緊張時,不得不從大理收買戰馬之時。靖康年間雖未斷絕可也長期處於極為冷淡的狀態。此種心態除了錯誤的認為唐朝的滅亡是緣於與南詔有關的桂林兵變而將大理國與南詔類比深為防範以外,還有大宋立國之初定下的重內輕外的治國方略方面的深層次原因。

再有就是趙檉所說,宋建國後在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進行的戰爭中屢敗,失敗造成的屈辱在歷代皇帝和士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陰影,使他們對邊疆少數民族的偏見進一步加深,先輩開疆拓土本來就不多的勇氣逐漸消失殆盡,只需慎守祖宗留下的疆土,而開疆拓土或經營邊徼是貪‘無用之地’。在他們看來大理國已屬徼外,與交趾等化外之國並列了…

“老大,屬下有一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金赫看著走來走去的皇帝突然說道。

“但講無妨,只要有用,不必拘泥常理!”趙檉站住腳扭臉說道。

“老大,屬下想如果大理國發生內亂,危及社稷,我們大宋受其邀出兵鎮壓,能否可行呢?”金赫說道。

“按理屬國發生內亂或是遭受外敵入侵,宗主國出兵理所應當介入,也合情合理,這事關大國之臉面,在他國前的威信,應該不會有人阻攔!只是大理國高氏主政,賞罰政令皆出其門,國人稱之為高國主,諸蠻末貢者皆先謁相國,段譽只怕沒有那個膽兒!”趙檉又走了兩步說道,印把子牢牢掌握在高泰明手中,段皇帝坐著冷板凳,實力懸殊,奪權豈不是雞蛋碰石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