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宋朝的圍攻,常備軍大加擴充下達到三十萬人之巨,軍需補給發生很大問題,偏偏又丟失了臨潢府,叛了蒙兀和汪古兩部,而高昌與高麗的聯盟讓他們失去了最後的貿易通道,經濟趨於崩潰。如向關內侵略,卻難以透過宋軍這一關。在兀朮當政後,他馬上面對的便是政權不穩,經濟崩潰的局面,在這個時候攻打高麗可以說是極為正確的選擇。
朝鮮物產豐富而兵力薄弱,正是理想的掠奪物件;在外交上,高麗採取的是‘事大交鄰’的政策,宋中興後實力大增,而金卻走了下坡路,便積極向宋靠攏,與金斷絕了聯絡,又將身彌島和釜山租借給大宋,成為金後方的一個牽制,難以專心對宋。兀朮進攻高麗,即可以解決經濟上和戰略上的雙重困難,同時在必定可以得到的軍事勝利之中樹立威望,鞏固權位。
身彌島地處朝鮮海灣,鴨淥江東南,緊靠金與高麗的邊界,距陸地不過二十里的海路。往北可控鴨淥江口,威脅女真的根本重地;往南則和山東半島的登州、萊州策應。宋軍佔領此島後,可派兵順著鴨淥江北上,翻過長白山深入女真人的老巢。也是保護渤海灣內大宋數州的前哨陣地,牽制女真的軍力。可謂是兵家重地。
因此宋軍從高麗手中租借身彌島後便成了金國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但是限於國內爭鬥不斷,宋從陸路步步緊逼,使他們不得不把主要力量用於陸地上的防守,無暇顧及這個海中的小島,畢竟兩地還隔著一道狹窄的海峽。現在有了機會,兀朮當然不願放過……
大宋租借了身彌島後,因為地處異域,又臨敵國,為了便於管理將其劃給兵部主管。兵部接手後的第一件任務就是會同工部在島修建港口。使這裡能夠停靠兩萬斛大型戰艦和商船。因為鴨淥江、清川江、大同江以及中國境內的許多小支流匯入朝鮮灣,帶來的泥沙淤積導致海灣不深,潮差卻很高,且海灣中有許多的岩石島嶼,不便於大船往來,便將港口選擇在島西。
身彌島方圓百里,形似一個十字架,南北狹長,中部有云從山延伸下來的兩條餘脈形成一個水面平靜的小海灣。狀同人的腋窩,可以作為港口。趙檉知道金國不會甘心宋軍在其門口插一把刀的,必然會想方設法的將大宋軍隊趕走,必須加強防禦設施。便用修港時挖出的泥沙和石塊環繞海灣,背靠雲從山,依走勢修建了一座狀如偃月的城池。城牆高兩丈,皆以條石壘砌。中間以灘泥填充。城中修建了都知府、軍營和倉廩及其驛館。
為了抵禦敵自海上入侵在海灣兩端修建了炮臺,與城牆相連線。佈置了由攻城炮改裝的遠端火炮及用於抗敵登陸的速射炮和臼炮。同樣城牆上也修起了瞭望塔,佈置了炮臺,修建了土木結構的半遮蔽式機槍掩體,構成遠近結合的交叉火力,即可打擊海外入侵的敵人艦隊,也能消滅攻進港口之敵。
島北靠近大陸,為了防止敵軍從後背進攻,沿雲從山山勢修建了數個碉堡群,構成了完整的防禦體系,可居高臨下向敵射擊。而修建在頂峰的瞭望臺將整個島盡收眼底,無論敵人從哪個方向進攻都能被迅速發現。
在城池東部又修建了一座副城作為貿易中心,城中建有酒樓、旅店、、商鋪、修造廠,設有稅卡和巡鋪,從各處往來的商船皆可在此靠港交易,補充給養和淡水,修補船隻。經過一年的上萬人的施工整個工程完工,這樣整個島嶼以雲從山為界分成了兩個部分,由一條大路相連。島南是高麗人的聚集區,仍然保持著他們出海捕魚,開荒種地的生活,但是已經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