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不敢同七個人放對,令人好笑之餘不禁心生鄙視!此時,無論大宋軍民,還是女真人,都知道汴京城岌岌可危矣,而從此趙恆只盼著能堅守汴京,對於主動出擊的要求根本不敢輕易答允弄險!
進京勤王的吳革建議應依城下寨,如此女真人就不敢近程攻擊,且可以使汴京與各地道路交通暢達,四方勤王之師也可以順利直抵城下,同時又請旨擇日四門並處衝殺金軍。而女真人對宋軍的慫樣早就根深蒂固,必不會防備,突出奇兵以建奇功,即可奪回主動權,也可提升士氣。趙恆一聽,哪裡肯從,現在自保尚且不足,輕舉妄動主動出擊,不是自取滅亡嗎,當即否決!
張叔夜此刻成了趙恆駕前的紅人,他領軍來援的當日就被立刻提拔為延康殿學士、內外兵馬都總管,當下取了何粟的笏頭金帶賞賜給了他。為了豎起個忠臣的標杆,也為了感召四方勤王之師,數日後張叔夜就再升為籤書樞密院事,進入了大宋軍事最高指揮部門主持軍務工作。
汴京城此次被圍困,趙恆也意識到遠比上次兇險萬分,而他也寄重望於張叔夜,盼他能如李綱一樣擔當起城防重任。其實張叔夜也不是個軍事上的菜鳥,比之李綱擁有更加豐富的軍事經驗。他初入仕便在西北蘭州擔任軍中的錄事參軍,主持修築過西安州;還曾出使過遼國,比箭勝了遼人;在濟南知府的任上剿滅過盜匪,也算是既有軍事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文臣,雖然都是些小規模的戰鬥,但在宋廷文臣中也是難得的了!
眼見女真人攻城日急,張叔夜也是心憂如焚。雖然自己是全面負責軍事的主官,但是卻遭遇到了李綱一樣的尷尬地位。一次他召集城中軍將商議如何協防禦敵之事,邀請範瓊、李寶、張仙、裴淵、蒙造、王瓊、折彥質、何仲剛等城中禁軍與各路兵馬負責人上午與會。
可是直到金星西墜、玉兔東昇也不見這些人的蹤影,最後竟等來了官家的詔書,詢問張叔夜召集諸將是不是決意出軍迎敵,如果有那個打算,最好是要提前知會他。張叔夜一下就明白了,制不由己,城中這些驕兵悍將根本沒把他放在眼中,更沒有人肯聽調遣,自己不過是個光桿司令。
想是官家看不上自己的能力,張叔夜便上表請辭,但是趙桓又不準,他是決不肯讓張叔夜軍權獨攬,更加要把軍事指揮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其結果是張叔夜徒有節制之名,各路將領都只是稟承聖命,他們又絕不會因為張叔夜而去違抗聖命。
眼見金軍攻城日急,趙桓召募了四名死士,分頭持蠟書密信潛出京城,給停留在相州的康王趙構下達密令:“命康王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遘為元帥,宗澤、汪伯彥為副元帥,盡起河北之兵,火速前來救援京城。”但仍不忘多頭管理,讓他們相互牽制。
其實趙恆如此也不奇怪,縱觀宋三百年的歷史,在與異族的戰爭中,宋人很少佔據過上風,鮮有主動出擊還有斬獲的戰例。祖宗如此,兒孫更加不肖,也因此而養成了因循守舊,苟且偷安的畏戰意識,偶爾有的勃起,也多以虎頭蛇尾,草草收場而告終。而趙桓到了如此危急的時刻依然保陳守缺不知變通,也只能把自己一步步推向了深淵…
第八十二章 世事難料
這次翰離不和宗翰二人率軍會師於汴京城下,宗翰派精兵奪了潼關,防止西北地方精銳南來救援,並可在攻下汴京後反擊河東,而不必在借道奉聖州,這都是在計劃之中,而前提就是汴京城必須拿下來。
宗翰本是個好戰的鷹派人物,況且上次被斡離不一人得了頭彩,心中早就存了趕超比試的心思,所以督師力攻汴梁,期待自己一軍可以率先破城。對於宗翰這份爭功心思,斡離不如何會看不穿。在他帶動影響之下,斡離不也不敢偷閒,督卒力攻不懈。
女真是個擅於學習的民族,他們在攻城掠地的同時,注意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