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4部分

。。。。。。

七月底,趙檉領軍直下宥州、鹽州,延長城驛路向西逼近靈州,這一路可謂十分辛苦,驛路貫穿瀚海,雖然遍佈湖泊,但都是鹽湖,水苦澀人不能飲,而,土地鹽鹼化嚴重,不適於耕種,定居人口稀少,西夏赤壁清野後更是難見人煙。這裡是唐代河曲地域著名的鹽池,烏池、白池、細頸池和瓦窯池等都分佈於此,在向西二州之間呈現一派緩坡丘陵地貌,土地遼闊,一道橫亙南北的山樑形成一道分水嶺

當夜大軍夜宿白池城,趙檉派出斥候打探道路,尋找嚮導,他吃了點東西便召集眾將商討明天的行動,此時陝西軍兩路分別被阻擋在鳴沙成和蒲樂城,短時間內難以攻克,兩軍會攻靈州的計劃落空,他們要單獨面對靈州夏軍。此時正是秋收時節,為了即將收穫的糧食,夏軍也必然會拼死一戰,而忠勇軍只攜帶了二十rì的糧草,補給要靠三百里外的夏州,這將十分困難,爭奪秋糧便成了他們的不二選擇。。。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箭雙鵰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而政治又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因此任何戰爭總是敵對雙方的經濟利益聯絡在一起的,經濟歸根結底是戰爭的動因,土地是立國之本,更是財富之源。 快

西夏的建立完全是依仗武力不斷向外擴張的結果,爭奪土地、人口和財富是西夏征戰的出發點,他們除了以侵耕方式蠶食鄰國領土外,西夏主要是以戰爭掠奪土地。到李元昊稱帝時西夏盡有夏、銀、綏、宥、靈、會、鹽、蘭、勝、涼、甘、肅十二州之地。

河套,位於北緯37度線以北,一般指賀蘭山以東、呂梁山以西、yīn山以南、長城以北之地。包括銀川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的部分地區,今分屬寧夏、內蒙古、陝西。黃河在這裡先沿著賀蘭山向北,再由於yīn山阻擋向東,後沿著呂梁山向南,形成‘幾’字形,故稱河套。河套平原一般分為青銅峽至寧夏石嘴山之間的銀川平原,又稱西套,和內蒙古部分的東套。有時‘河套平原’被用於僅指東套,和銀川平原並列。東套又分為巴彥高勒與西山咀之間的巴彥淖爾平原,又稱‘後套’,和包頭、呼和浩特和喇嘛灣之間的土默川平原的‘前套’。

氣候條件決定西夏境內以灌溉為主,農業侷限在面積有限且便於灌溉的平原、谷地和灘地。在李繼遷時代便興修水利,並已立法的形式加以保證。歷史發展到這個時期。經過自西漢至漢代歷經開墾,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平原農業已經十分發達,河套平原已經和寧夏平原一樣變成了溝渠縱橫、平疇沃野的塞北江南了,成為糧食主產區。

眾所周知。良好的自然條件是城鎮興起和發展的前提,地理環境的差異使得西夏經濟發展不平衡,進而影響城鎮的分佈。寧夏平原渠網縱橫,湖泊眾多,較為富庶,因而州縣設定最密,有定州、懷州、靜州、西平府、興慶府等城市。

興靈地區是西夏腹地,靈州地處銀川平原的河東地區。臨近鄂爾多斯臺地,自然條件比四處流沙的夏州強很多,這裡農牧業發達,又是交通樞紐。戰略地位重要,成為西夏的政治、軍事中心。這一地區駐軍與官僚貴族眾多,興靈二州及賀蘭山駐軍達十七萬之眾,為防契丹後套地區駐軍七萬,若再加上他們的家屬以及王室、貴族、官僚、僧侶、各類工商業生產者與達官貴人的雜役、僕從。人數更多,再一個從事農業的人口眾多,佔了全國人口的一半。

戰爭拼的就是財力和人口,攻佔富饒的興靈、河套、甘涼等地後。西夏才能夠與宋、遼、鼎足而立。甘涼地區出產的馬匹、鹽州的青白鹽與河套、橫山地區的糧食成為西夏的三大經濟支柱。

陝北一帶宜農宜牧,宋夏沿邊山界。東起橫山,西至天都上、馬銜山一帶。雖屬山區,但生態環境比較好,生產發展,人口稠密,州縣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