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4部分

同,主張也是不同而已。

嘉靖越看目光越是深沉,心裡不免在想:“若非徐謙是浙江人,朕知道他這個人絕頂聰明,看似糊塗,其實卻是辦事老道,只怕朕也不相信這是他作出來的,這才是真正的經世之道。”

他哪裡曉得,徐謙提出來的這些主張都是歷史中抗倭的真實事蹟,嘉靖朝為了抗倭,曾在江南進行過一些相應的改革,比如總督的設定,比如不再依賴衛兵制,轉而進行有限的募兵制等等。

徐謙是站在前人的肩膀再結合自己在杭州的所見所聞,用超高的文筆潤色,最後才一氣呵成寫出來的文章,眼界之高自不是同年們所能比擬。

…………………………………………………………………………………………………………………………

通宵碼字,第一章送到,求月票。(未完待續。。)

第二百九十七章:天子出題

洋洋上萬言的策文看得嘉靖心潮澎湃,裡頭不但有許多和他心裡產生共鳴的東西,而且也給予了嘉靖許多的啟發和思考。

比如募兵,如何募兵?兵丁如何操練?這一直都是兵部的弱項,兵部是個文官衙門,籠統一些,他們主要負責的是武官的升調和功考,以及糧草的調撥,雖然也有操演之法,只是文官老爺們重教而不重術,認為只要如何如何,將士們便會如何如何,其實都是假大空,忽悠人用的。

其實這東西確實有很大的蠱惑性,至少朝廷這麼多年也沒有人對其產生質疑,以至於明軍到了土木堡之後,隨著一批優秀將領折戟沉沙,開始高唱起某個調論,這種調論並不注重官軍的素養和作戰的操演,而著重在忠勇上頭下功夫。可問題就在於這東西都是虛的,誰忠誰奸,誰勇誰怯,不到關鍵時刻誰也分不清,結果就是,老爺們說你忠勇你就忠勇。

而徐謙則總結了一套練兵之法,既所謂兵貴精不貴多,兵多則散,容易滋亂,其實是不再給糧練兵,而是給銀練兵,大大提高官兵的積極性,大大簡化掉軍中的陳規,日夜操練。

這種練兵之法,古今中外都有,其實也不算什麼,只是對朝中袞袞諸公們來說,這東西顯然不太對他們的胃口,嘉靖卻是眯著眼,似乎覺得頗有道理,他是個很現實的人,一個現實的人當然曉得幾句空話對丘八們是沒有用的,不給予足夠的保障。單憑几句民族大義,幾句仁義禮信就想讓人給你賣命。這簡直就是笑話。

徐謙的萬言書說得很詳盡,一些細微處也費了筆墨。嘉靖暗暗點頭,再去看其他的策文時,已經味同嚼蠟了,在他看來,徐謙的策文太實,與之相較,其他的策文過於務虛,說得天花亂墜,什麼詔告天下申飭倭寇罪行。又是什麼將士必定奮勇,人人爭先。說白了,這就是空話套話,英宗皇帝、孝宗皇帝會信,可是太祖、文皇帝還有嘉靖這種人不會信的。當然,太祖和文皇帝與嘉靖又有不同,他們固然不信,可是會提倡,這就是所謂的一邊做婊子一邊立牌坊。提倡這種所謂的空話,是為了政治目的,可是自己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這是從實際出發。

可是到了嘉靖朝。局勢又不一樣了,太祖和文皇帝可以提倡,在於明初之時。明軍的戰鬥力一直保持在巔峰時期,所以就算提倡也無傷大雅。可是到了嘉靖手裡頭,明軍的戰鬥力已經不堪忍睹。糜爛到了骨子裡,所以某種程度來說,必須撥亂反正,否則就要出大事。

因此所謂的帝王心術也需因時制宜,也需應地制宜,假若徐謙這篇策文送到了太祖御前,太祖皇帝必定會深以為然,覺得寫這策文的人很有實學,然後……然後直接一道旨意下去,把徐謙剁成肉醬。

這並不是因為太祖皇帝不需要徐謙這樣的人才,而是官軍只是政治的一部分,而太祖皇帝需要提倡忠勇,忠勇是太祖皇帝的政治正確,有個傢伙敢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