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情以後,必須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成功。無論是在對自然的鬥爭中,還是在階級鬥爭中,要想找出規律,來進一步推動工作,都是十分艱鉅的事情。就拿我們從事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的人來說吧,搞自然科學的,既要進行細緻深入的實驗,又要積累資料。搞社會科學的,必須積累極其豐富的資料,並加以細緻的分析和研究。在工作中,會遇到層出不窮的意想不到的困難,我們一定要堅忍不拔,百折不回,決不容許有任何僥倖求成的想法,也不容許徘徊猶豫。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最後的成功。

工作是艱苦的,工作的動力是什麼呢?對王國維來說,工作的動力也許只是個人的名山事業。但是,對我們來說,動力應該是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所以,我們今天的工作動力同王國維時代比起來,真有天淵之別了。

所謂不顧身體的瘦削,只是形象的說法,我們決不能照辦。在王國維時代,這樣說是可以的。但是到了今天,我們既要刻苦鑽研,同時又要鍛鍊身體。一馬萬馬的關係必須正確處理。

此外,我們既要自己鑽研,同時也要兢兢業業地向老師學習。打一個不太確切的比喻,老師和學生一教一學,就好像是接力賽跑,一棒傳一棒,跑下去,最後達到目的地。我們之所以要尊師,就是因為老師在一定意義上是跑前一棒的人。一方面,我們要從他手裡接棒;另一方面,我們一定會比他跑得遠,這就是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說明第三個境界的詞引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意思是:到處找他(她),也不知道找了幾百遍幾千遍,只是找不到。猛一回頭,那人原來就在燈火不太亮的地方。中國舊小說常見的“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王國維引用這幾句詞,來說明獲得成功的情形。一個人既然立下大志做一件事情,於是就苦幹、實幹、巧幹。但是什麼時候才能成功呢?對於這個問題大可以不必過分考慮。只要努力幹下去,而方法又對頭,幹得火候夠了,成功自然就會到你身邊來。

這三個境界,一般地說起來,是與實際情況相符的。就王國維所處的時代來說,他在科學研究方面所獲得的成績是極其輝煌的。他這一番話,完全出自親身的體會和經驗,因此才這樣具體而生動。

到了今天,社會大大地進步了,我們的學習條件大大地改善了,我們的學習動力也完全不一樣了;我們都應該立下雄心大志,一定要艱苦奮鬥,攀登科學的高峰。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我的學術研究的特點和範圍(1)

1959年7月

本文由《我的學術研究的特點》和《我的研究範圍》兩篇文章合成。

特點只有一個字,這就是:雜。我認為,對於“雜”或者“雜家”應該有一個細緻的分析,不能籠統地一概而論。從宏觀上來看,有兩種“雜”:一種是雜中有重點,一種是沒有重點,一路雜下去,最終雜不出任何成果來。

先談第一種。縱觀中外幾千年的學術史,在學問家中,真正雜而精的人極少。這種人往往出在學藝昌明繁榮的時期,比如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以及後來德國古典哲學家中的幾個大哲學家。他們是門門通,門門精。藐予小子,焉敢同這些巨人相比,除非是我發了瘋,神經不正常。我自己是雜而不精,門門通,門門松。所可以聊以*者只是,我在雜中還有幾點重點。所謂重點,就是我畢生傾全力以赴,鍥而不捨地研究的課題。我在研究這些課題之餘,為了換一換腦筋,涉獵一些重點課題以外的領域。間有所獲,也寫成了文章。

中國學術傳統有所謂“由博返約”的說法。我覺得,這一個“博”與“約”是隻限制在同一研究範圍以內的。“博”指的是在同一研究領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