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首上的血跡,路還長遠著。
袁紹被以謀害天子定罪,夷三族。
司徒王允在得知訊息後一病不起。
徵西將軍曹操前來為袁紹求情,認為袁紹只是有些傲慢跋扈,斷不會做出謀害天子的事情,其中必定有誤會。
劉協拜倒在地,拉著曹操的袖子哭訴道:“曹愛卿,朕還能信誰?朕還能信誰呢?”
“陛下!”曹操大為觸動,痛惜道,“本初胡塗也!陛下還可以信任臣的。”
第五年,十三歲。
孫堅平定山越和水賊,因是天子指派的吳郡太守,江東豪族的接受度要好很多,分派下去的一些政策也都能得到落實,便又升遷揚州牧。
皇叔劉備和他的兩個兄弟在洛陽,劉備為洛陽令,關羽張飛為金吾衛,同年王允病逝。
第六年,十四歲。
新任大將軍曹操平定烏桓,同時呂布假節鉞上任涼州牧,關羽張飛調遣為左右將軍南征,交趾上表朝貢,絕無異心。
唯有益州自治不上貢。
第七年,十五歲的劉協從幕後走到前面親政,沒有著急進攻益州。
親政第一年大赦天下,免除一整年的賦稅,提出“九州島通衢”的規劃,主張各地修路修橋。
劉協這才開始使用技能,一切和賦稅有關的政令都會得到百分之百的落實。一個好的政策不難,難的是一層層往下必然存在剝削和扭曲,落實到頭上甚至可能和政策違背。
而有技能的幫助就能保證上行下效,唯一麻煩的是每條政令都得想辦法涉及到稅務,否則技能不被觸發。
將所有在後世記載得知的人才全部提拔任用,互相約制互相發展,大漢再次欣欣向榮。
一個賢明成熟的君主,大臣再有能力也不會滋生野心,治世能臣曹操對年輕的皇帝心悅誠服,也積極配合諸多政策是實施,基礎道路的建設要求配合免稅以及以工代賑的決策,實施得很是完美。
道路方便經濟才能發展起來,而素有“蜀道難”的益州此時進退兩難,在又拖了兩年之後,在一眾臣子的建議下,恢復了對朝廷的上貢。
第十二年,二十歲的劉協完成了完全的一統。
劉協與尚書令荀彧討論江山社稷,問:“令君以為,若天下無王,人人為主,如何?”
荀彧並不能理解這個無王是指天下大亂,還是其他意思,人人為主豈不是各處自立,還是天下大亂的意思。
“罷了。”劉協擺擺手,能和自己討論的並不是如今的荀彧。
第十三年,二十一歲的劉協圍場狩獵,文武百官相隨,讚頌著陛下的武藝。
武將奔馬引弓,紛紛追逐在樹林裡亂竄的梅花鹿。
劉協在原地沒有策馬前行,緩緩搭弓,看向在樹林裡奔襲的武將們,瞄準了曹操。
事後他痛哭流涕,自責絕食,群臣勸諫陛下無心之失當保重龍體,為了悼念大將軍曹操,劉協表示再不立大將軍一職。
同年,伏皇后誕下一子,劉協很是喜愛,直接立為太子,大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