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曹劉孫來說,曹操是個宦官之後,劉備織蓆販履,孫家以前是賣瓜的,不都成就一番大業?”
聊到點上,小吏越說越興奮,眉飛色舞道:“還有關二爺,賣棗賣豆,還是個通緝犯,如今誰名氣比得過他?就連他主公劉備,香火都沒他旺盛呢。”
見這人對三國如此熟悉,眾人也紛紛興致高昂,將他請到一處茶樓坐下,正想詢問各自有關自己的事情,突然聽到一陣小鼓聲。
“咚咚咚——各位看官,昨日講到徐庶被曹賊詐走,可憐劉備才得的謀士就沒了。今日要講的便是徐庶回馬薦諸葛,劉玄德三顧茅廬中!”
劉備那廝這麼受歡迎?隨便是個人就都在談論他???
但是比起略微的嫉妒,眾人心中更多的澎湃熱情,千百年後的人們對他們那時的故事仍舊津津樂道,如何能不叫人熱淚盈眶,豪傑英雄所求不過名垂千史。
熱血少年曹操隱隱有淚,問:“是歷來百姓都在傳頌漢時故事,還是今朝獨有如此?”
小吏擺擺手說:“史書記載歷來能閱讀者少,文字晦澀。要不是羅貫中寫了《三國演義》,咱們平常人哪能知道那麼多事。你看這茶樓裡,識字的未必有幾個,但這故事好聽呀。”
如此說來,要多謝這位傳播了故事的羅貫中。
眾人互相看了看,又問這位羅貫中在哪裡,是否能拜訪他。
“唉,那是不巧,已經仙逝多年了。”小吏想到了什麼又給眾人推薦,道,“他寫了很多東西呢,還和施耐庵一起寫了《水滸傳》,也好看!你們若是識字,可以去書局買了自己看,若是不識字,尋家說書人在的茶樓,每日一杯茶聽聽也有意思。”
“請閣下立刻帶我們去書局購買!”八人幾乎同一時間做出決定。
來到書局後,擺在最顯眼位置的就是《三國演義》,其次是《水滸傳》。
甘寧年少,又是水賊出生不講什麼禮節,直接衝在最前面拿起一本《三國演義》就翻閱。
【該書籍屬於違規物品,無法查閱。】
眼前是一張張白紙,換一本也是如此。甘寧質問店家,怎麼賣空白書籍。店家接過看了看,罵他是找茬的,這不是好好的一嗎,不識字就說空白,找揍。
其餘眾人拿起書也都聽到了提示,看樣子想要得到相關資訊只能從此間人物的談話間,或者是系統那邊解鎖。
曹操看著手裡的紙質書,他們那時已經有紙張,但並不普及,一來紙張不易存放容易被蟲蛀,亦受天氣影響,只有極少數富貴人家才用。
何況,“功銘著於鼎鍾,名稱垂於竹帛”,豈能載於薄薄一紙,所以當時仍舊以竹簡帛書為主。
《三國演義》無法查閱,眾人沒有就此離開書局。
曹丕和曹植對一些詩集很是感興趣,挑了幾本詩集,《李義山詩集》、《太白集》、《香山集》、《易安詞集》……
曹操、曹叡和司馬懿則對兵書更有興趣,挑了唐時的《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和宋時的《虎鈐經》。
眾人這時聽了書局掌櫃介紹,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