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之所以願意遵守後金政權的指揮。是因為每次戰場或劫掠的物資都能彌補他們出兵的損失,一旦沒有這個利益交換基礎,蒙古部落便開始離心離德,這也是皇太極需要不斷搶劫大明的原因,但隨著旅順崛起,蒙古各旗征戰了整整一年。旗裡的人幾乎都快活不下去了,士氣極為低落,對於皇太極與旅順的決戰,他們都在觀望中,等待最後的結果。
祖大壽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西平堡的慘敗讓他頭腦清醒過來。八旗還是那個八旗,儘管正白旗幾乎被驃騎軍打殘,但八旗的戰鬥力依然強悍,慘敗或大捷僅僅是對手改變而已,所以這一次他派出了許多中層將領,希望能實地去了解一下楊波的驃騎軍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地方,除此之外。他還必須未雨綢繆,為決戰過後的遼東提前佈局。
抱著坐山觀虎鬥的祖大壽開始沉不住氣了,根據各方面彙集過來的訊息,遼東眾將都認為後金方面不會再無限制的拖延下去,後勤的壓力也不允許皇太極熬到另一個大淩河,羊官堡的僵局會在這兩個月內打破,但對於戰果的預測則是眾說紛紜,老成持重的人大多傾向後金完勝,旅順經此一役後元氣大傷,抱著這種觀點人有吳襄。祖克勇等,當然祖大壽知道他們被後金打怕了,光聽到八旗便頭皮發麻,他們這樣想也是實情,但也有許多人認為。驃騎軍是行誘敵之計,否則以驃騎軍以往的作風,後金方面絕不可能如此輕鬆的圍城,比如吳襄之子吳三桂等中層將領,他們還舉了金州圍城時驃騎軍應變的例子。
祖大壽也傾向吳三桂等人的判斷,這些年輕人不比他們的父輩那樣暮氣沉沉,作為主帥,他還知道更多後金方面的情報,連續兩年糧食減產讓後金各旗生活極為困苦,很多旗丁家中都沒有隔夜糧,聽說八旗內最活躍的交易就是借印子糧,皇太極在遼南什麼都沒搶到,甚至連公中的糧食都提前分了下去,圍困羊官堡兩個月內,皇太極給他寫了十多封書信,有哀求,有許諾,有威脅,還有誘惑。皇太極還發動了親情攻勢,讓祖大樂、祖大成、子侄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澤潤、祖可法等寫信遊說,目的只有一個,買糧。
皇太極自扣押了朝鮮國內幾個大商社人員和財產後,後金半年多沒能從朝鮮要到一粒糧食,聽說目前朝鮮國內也亂成了一鍋粥,兩派爭吵不休,根本沒人理會皇太極的要求。
錦州也有人私下與後金方面交易,不過數額不大,祖大壽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懶得去挑明,兩面下注才是他的存身之道,但目前遼東三國分分合合的局面已經演繹到最後關頭,接下來如何走?這才是他最擔心的。
最壞的局面就是後金潰敗,在驃騎軍的步步緊逼下一蹶不振,最大可能是流竄蒙古各部,或者乾脆退回老家與明軍打游擊,到那個時候關寧集團將會直面旅順新興軍事集團的威脅,論戰鬥力關寧軍儘管不願意,也必須承認對手的強大,論實力或許關寧軍更勝一籌,但對手憑藉擊潰八旗主力的號召力,實力將會象滾雪球一般迅速膨脹到無法抗衡的地步,好比東江各部已經自覺,或不自覺的被綁在了一起,到那個時候關寧集團將如何自處?
根據最近京師傳回來的情報,楊波集團正處於最艱難的階段,眾將對此大多興災熱禍,但祖大壽卻意識到,楊波集團是在蓄勢,遼南將會誕生一個強大的軍閥集團,甚至比他關寧集團還要徹底,完全不受朝廷控制的軍閥集團,祖大壽有種有力使不上的感覺,隔著後金政權他火中取栗的計劃都無法實現,沒有了後金,他祖大壽怎麼搖擺?他必須在朝廷和遼南之間作痛苦的選擇,一旦楊波割據,朝廷能夠動用的力量只有他祖大壽,朝廷控制著關寧軍的糧餉,這就是他們的軟肋!
但祖大壽很快改變了打算。既然無法壓制,何不賣些人情呢?關寧軍能夠在後金和大明之間搖擺,為什麼不能在朝廷和楊波之間搖擺?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