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9章 釣魚故事

過去的農村,環境優美水域諸多,幾乎村村有坑塘,小河流淌溪流豐富。這也讓魚類資源也很多。米雲記憶中的兩個村子,小時候魚資源都比較豐富,野魚都能釣到和捕捉不少,只要有雨水,村裡到處都可以抓魚,田間和水溝的魚抓不完,全村老少齊出動,人人收穫頗豐,還是徒手抓魚,不用藉助工具,如果用漁網和篩子,一次性都能打撈上百斤魚。近十年來,溫度升高,雨水不多,魚資源就比小時候少太多了。

過去釣魚幾乎不需要多麼高階的裝備,一根竹竿、幾條蚯蚓,不一會就能夠漁獲頗豐,現如今的釣魚裝備越來越貴,有的甚至高達成千上萬元,但由於釣魚資源的匱乏,再貴的釣具也經常會遇到“空軍”,過去農村水域的魚類相當得多,其中有幾種比較多見的小魚。

大頭魚的學名不知道是不是菩薩魚在南方水域非常的多見,米雲只記得是紅色的眼睛,小時候土話叫胖皮魚,不論是大湖、水庫、魚塘、溪流還是村外、村內的水溝,都有這種小雜魚的存在。

這種魚生命力極其的頑強,有打不死的小強之稱,這種被叫做菩薩魚的小雜魚就是中華鬥魚,也被叫做叉尾鬥魚、天堂魚,菩薩魚雖然個頭不大,但卻是非常的漂亮,菩薩魚體色黃中透紅,尾鰭、眼睛呈現紅色,體色橫紋也變為淺紅色,遊動起來顯得非常乾淨漂亮,惹人喜愛,這種小雜魚過去數量頗多,由於個頭太小不能食用,大家會將捉到的菩薩魚拿來餵鴨子。

生活在農村有一大好處,那就是豐富多彩的野味資源,包括野果、野菜,還有野生的泥鰍、黃鱔、河魚等等。只要你夠勤快,總能在田園間捕捉到一些美味。回首80年代,農村的野生泥鰍、黃鱔、河魚豐富多樣,而現在的情況則少見了。在那個年代,農村孩子們都曾在戶外體驗捕捉泥鰍、黃鱔、河魚的歡愉,不管孩子們捉,大人也喜歡捕捉,一是能增加收入,二是能改善生活,一飽口福。

小時候,生在農村的我們,釣魚可以說是最好玩的事情了。那時候沒有眼花繚亂的釣具用品,更沒有那麼多的零花錢去買釣魚相關的配件,魚線就用風箏線,幾粒浮子就是雞窩裡撿來的雞毛梗或者鵝毛梗,五分錢一個的魚鉤,用牙膏鋁皮當鉛皮,或者就偷用大人的保險絲,房前屋後的竹子就是我們的釣竿。雖然東西很簡單,卻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別樣的精彩與回憶。

碰上好天氣,半天也可以釣到很多魚,有鯽魚,有小鯉魚,運氣好的話還有可能釣上大鯉魚、大鯽魚。那時的我們不會討厭小白條,就算只釣到幾個大白條也會很開心,它們在兒時的我們的眼裡就是大魚。記憶中的兒時,釣魚基本不會空手而歸,多多少少每次都會有些收穫。不管大魚小魚都會開心的拎回家,一頓大餐就這麼來了,既飽了口福,又好玩。

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還記得兒時的一些釣魚趣事?一起隨米雲來回憶下。

小時候,我們的釣魚裝備通常是這樣做滴:

首先就是浮漂,通常取材於雞毛或者鵝毛。做這種浮漂首先需要將鵝毛或者雞毛剪成2厘米左右的小段。 從中找出七八個粗細比較均勻的。用媽媽的縫衣針小心翼翼地把魚線從鵝毛裡穿過去,然後重複,串成一串。

那時候釣魚,我們沒有鉛皮,用得比較多的就是牙膏皮和偷用家人的保險絲。

鉛皮是用牙膏皮捶打成薄片,用完的藥膏皮不光能換零食吃,也能當釣魚的鉛皮。兒時,更多的是直接把保險絲纏死在魚線上,據說這樣纏好,釣上來的魚兒就不會亂動搖擺,不是為了好看,米雲也沒有求證過,米雲也綁過保險絲,魚兒上鉤,有時候很乖不動,有時候一樣的也會亂動,鯽魚不動,黃骨魚還是會擺動,朗姆魚纏不纏保險絲,釣上來,都不會動一下,放進水裡才會活潑亂跳。

試試水、大概調整下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