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寫下了軍伍生涯中最難堪的絕筆。副司令長官湯恩伯也被撤職。
日軍自然很快就轉入“一號作戰”的第二階段。如果說,中**隊在豫中會戰中失利是因為對日軍的力量估計不足,那麼這一次應該有所警覺,有所作為,積極挫敗日軍向南推進的計劃。然而,接著發生的長沙、衡陽會戰的結果,更加出乎國人的意料之外。
5月25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和第五航空軍司令官山下琢磨,在參謀人員陪同下飛抵武漢,將戰鬥指揮所推進到漢口,以便就近指揮“一號作戰”第二階段作戰。
在此之前,橫山勇已將他的第十一軍主力悄悄集結到長江沿岸。新徵召的十萬補充兵,外加戰馬四萬匹,已順利地從日本國內運達武漢,補充和加強第十一軍的戰力。在東京擔任防空的最新四式戰鬥機第二十二戰隊,也抵達廣東和武漢的機場。另外,新調來的落合甚九郎第二十七師團和坦克第三師團一部,南下集結在武漢地區。
在漢口日軍第十一軍司令部,召開了日軍參戰部隊兵團長會議。
畑俊六指著地圖之上說道:“我方投入長沙和衡陽作戰的兵團,有第十一軍七十個大隊;第一軍第三十七師團、第十三軍第六十四師團、獨立步兵第五旅團和三個野戰補充隊,共三十個大隊;華北方面軍坦克第三師團一部,第二十七師團等部三十個大隊;華南方面軍二十個大隊。地面陸軍部隊共計一百五十個大隊。另外,還有第五航空軍、兩個飛行師團、海軍艦隊和陸戰隊協同作戰。這是自我軍對中國開戰以來,使用兵力最大的一次作戰!”
他接著說道:“敵第九戰區部隊加上第六戰區可能增援的部隊在內,在我軍進攻長沙時,可用兵力約為四十個師;我軍進攻衡陽時,預計敵方交戰兵力為五十五個師。區區五十五個師,在我強大的步空兵團面前,何足為慮!”
“本次作戰,攻克長沙是重要一環。但我軍此次所用兵力,長沙一舉可破,不成問題。我所擔心的是我軍攻克長沙之後,向衡陽進攻時,中國遠征軍可能回援反攻。因此,在遠征軍到來之前,能否攻下衡陽,是本次作戰成敗的關鍵。所有參戰兵團,務必重視作戰速度。陸海空軍緊密配合,快速推進,搶在遠征軍到來之前,一舉攻佔衡陽城!”
接著,他宣佈,戰場總指揮由橫山勇擔任。
橫山勇的幾名前任,其中岡村和阿南曾指揮第十一軍同薛嶽的第九戰區進行過三次長沙會戰,三次都是以第十一軍的失敗而告終。橫山勇認真研究了前三次失敗的原因,分析第九戰區的作戰特點,制定了第四次進攻長沙和進攻衡陽的作戰方案。他決定將兵力分為兩個梯隊,前後兩次出擊,針對攻擊目標發動波浪式交替攻擊。他要將強有力的精銳部隊擺在兩翼,造成對方中心地區的空虛和孤立,攻而奪之。
畑俊六把進攻長沙的日期定在5月27日,1904年的這一天,日本海軍在對馬海峽打敗了沙俄的波羅的海艦隊。
5月中旬,王陵基集團軍第三十四師第一○一團團長駱湘浦匆匆趕到薛嶽的司令部,向他報告一個十萬火急的情報:“據劉立藩傳來的情報,日軍正在武漢大量集結,徵集民工,準備向長沙大舉進攻。日軍吸取了前三次長沙會戰從正面進攻失敗的教訓,這次將以大兵團從湘贛邊境插入,指向株洲以南,圍殲長沙外圍我軍機動部隊。”
劉立藩是汪偽政權的武昌市長,是重慶軍統打入日偽營壘為抗戰服務的特務,他的情報一向較為準確。但是,這並未引起薛嶽重視。他認為,日軍在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