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將領從四面八方開始匯聚,最後將在宋國東部港灣中山鎮碼頭匯合。
而此番調動的海軍,則是從新自由海軍府中抽調,文達此番親自領軍。率領兩支艦隊前往宋國境內,新自由海軍府乃是大夏第一個海軍府。也是四大海軍府中底蘊最深厚的一個,而此刻參加山東戰事,新自由海軍府因為地理位置而摻合不深,海軍府上下可謂是憋著口氣,文達為此可是上書數次,此番也算是隨了他的心願。
大宋,三王兵馬和魏國大軍與開封府與宋軍可抽調的數萬可用兵馬糾纏了數日,終於來到了開封城對岸的穎水河畔,不過開封城乃是中原範圍內都數一數二的大城,而且趙匡胤集天下稅賦於中央,加強中央集權,幾乎是用大宋全國之力來支撐一個開封的發展,所以想要攻開啟封城所要付出的代價根本就不是十萬二十萬就折損就能拿下的。
儘管在開封城內只有守軍十萬,以及周邊的五萬禁軍,但從戰事爆發到十一月中旬,大宋在開封就臨時徵募了二十萬青壯協助守城,以開封城內聚集的糧草,輻重,武器器械裝備二十萬青壯綽綽有餘,如果有需要,開封城內還可徵募三十萬青壯組成臨時軍隊,也許打野戰差了點,但守城,稍微練的青壯足已。
趙匡胤寧願向大夏借兵也不願意輕動各邊疆,地方守軍,主要原因就是他不害怕魏國。以及三反王的軍隊攻開啟封,因為易開封之防禦。想拿下開封難上加難,當然前提是保證開封與外界的聯絡,也就是控制住穎水水道,只要開封不被徹底的圍住,就沒有人能拿得下開封 所以比起開封,他更擔心大宋的其他地方,畢竟除了那三個反王,以及六個被除掉的異姓王外,宋國還有八個異姓王,三個是他的結拜兄弟,趙匡胤倒是不太擔心,只要能穩住對方,不會加入反王之中造反就成。畢竟他們雖然也是異姓王,但同樣也是趙匡胤的異性兄弟,有了這一層關係,三人造反卻是要考慮一下得失,而餘下的五個沒有反的,趙匡胤根本就不指望,就算他們不反,趙匡胤也會尋他們的麻煩,藉助這次機會,一舉剷除掉這些大宋的毒瘤。
趙匡胤不笨。各路異姓王也不是傻子,這些人都是一方梟雄人物。當初歸順宋國也只不過是大勢所趨,但並不意味著他們會任由趙匡胤宰殺,所以在南部三王叛亂之後,其他各王也已經開始加緊備戰,雖然還沒有徹底掀起大旗,打上造反的招牌,但暗地裡已經開始對周邊的郡縣進行收買,威逼,刺殺等等。 烽火十年十一月中旬,隨著三反王的軍隊飲馬穎水河畔,魏**隊也開始向東進掠,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地方淪陷,距離三反王最近的章平王也隨之造反,麾下五萬兵馬快速的增加到十萬,並快速的吞併了周邊七縣,融合了七縣兵馬,攻打大宋固守的地方州縣。
隨著黃河南岸烽火四起,大宋北面,趙匡胤最大的實際控制區內,已經被打壓的慘重的南義王,晉川王。北地王,莊平王四王同時聯兵拉起反旗,自此,本來只在黃河南部三路的內亂,快速的蔓延到大宋南北。而算上之前造反的三王,大宋境內。共計八路異姓王掛起反旗,共反大宋,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的掀起,讓國力蒸蒸日上的大宋國一下陷入了混亂的泥潭。四周諸侯虎視眈眈,而這個時候的大宋可以說是風雨飄搖,內外交困。不過對於這場八王之亂,宋主趙匡胤卻表現的信心十足,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