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6部分

是了,如今又死了兩百多,他很是發愁啊,不過軍政分家,這範正乃是樞密院統屬,而且這隊指揮雖然比自己差了半級,但他卻是管不到人頭上,何況此時怕是上頭有意如此,為的就是震懾。

王家集是大夏內部第江波黃巾起義。不過才起義就被撲滅了下去,甚至訊息都不傳出王家集,不過有第一波就有第二第三,尤其是隨著大夏邊疆兵馬陸續攻入吳國境內,地方上又抽調了大批的軍隊,而這就給了那些有心人一個上好的機會。

大夏聖元冬初,可以說是大夏境內反夏浪潮的開端,不過要是掄起規模大以及造成的影響最大的一波,卻不是幽州府,錦西走廊等地的偏僻地方,而是遼東三府的山東具亂。

遼東三府,設立在大夏聖元二年,大夏攻入山東,大肆遷移山東戶口充實大夏人口,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陸續遷移人口八百餘萬,幾乎每日都有數十大船往來山東與遼東,而大夏的人口遷移讓山東東部的人口為之一空,百里無人煙,但是這些人口的到來,卻是讓一毛不拔的遼東快速的興盛了起來。

經過二年,三年,四年三年時間。遼東三府已經初步建有成效,所產出的糧食足夠自己消耗,並足以供應山東軍糧,按照夏羽的旨意,遼東三府暫行半軍事統管,施行另一類政策,大夏內部統轄各府,徵收田畝稅賦都是按照最低十抽一稅額小田稅十分低廉,這也是大夏鼓勵開荒興田的措施,大夏財政歲入則依靠商稅來支撐,不過在遼東三府田稅卻不是按照這個稅額來抽取了。

遼東三府作為提供山東戰事的後方基地,每年田產六成上繳,只餘下四成為自家的糧食,而且還要擔負耕牛,水利,種子等一干費用,刨除這些之後,剩下的糧食堪堪能夠不餓肚子,這片起當初在山東連飯都吃不上要強的多。

但是這事情就害怕比較,跟山東的日子比,確實他們的日子好過了許多,沒了兵荒馬山,。家有了耕田。產出的糧食雖然大部分上繳。但一家山乍甥乙飽肚子,這日子比以前強多了,但這是跟以往比,但到了遼東,上了大夏的戶籍,成了大夏百姓,隨著這日子好過了,這人自然也有了其他的**,山東之地,除了有止 東之民外,還有一些大夏的地主來這開荒,這些人可是在山東人到來前就已經開始建立農莊了,對於這些人,大夏仍然使用過去的稅率,而不是按照山東百姓那般的十抽六。

有差異就有疑問,在網開始前,這些山東百姓還有些畏頭畏尾,但是隨著時間一長,這些人就將自己當成了大夏百姓,看著人家只抽一成的田稅,而自己卻抽六成的田稅,這明顯就是不公正麼,大家都是大夏的百姓,憑什麼你抽一,我就抽六,老百姓不明白大道理,但自家地裡出產卻是算計的頭頭是道,這少了不是一兩成,而是五成的糧食,這五成的糧食足夠他們過上小富人家的日子了,但現在卻仍然過的緊緊巴巴。他們自然不在願意,不過很多人仍然知道自己是山東之民,跟人家大夏人不一樣,而且州府上也說。只要結束了三府的軍事管理,那麼他們就能獲得跟大夏其他百姓一樣的稅率了。

大夏為什麼用差異性的稅收。原因歸根到底還是要為戰爭買單,對山東的戰事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如果全靠財政支出,這裡面就牽連到很多朝政,比如財政的支出比例,儘管大夏國庫充盈,但每年支出卻是有數目的,畢竟戰爭財不是長久的,所以良性的財政收支是必要的,而一筆支出要經過許多道程式,從年末的總結到年初提交各部門的預算,很是麻煩,而且戰爭是一個不確定的因素,並不是你說什麼時候打,就什麼時候打,這就給財政上造成了很大的衝擊,所以乾脆就將本來就沒有多少財政歲入的遼東三府化為後方基地,負責為山東戰事提供後勤補給,這樣就可以避免財政上的混亂。

而且遼東三府的大開發是花費了一大筆錢財的,加上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