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住了。除了日本投資者擁有龐大金額的美元資產外,日本政府也擁有龐大的美元資產。
1985 年廣場協議後,面對日元持續大幅度升值的情況,日本政府經常干預外匯市場,透過買進美元,丟擲日元的干預措施防止日元升值。結果使得日本政府擁有的外匯儲備越來越多,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根據日本中央銀行自己說,日本擁有的外匯儲備的90%是使用美元來運作的,其中主要是購買美國的國債。因此,日本必須支撐美元,繼續購買美國國債以支撐美元。
在“廣場協議”之後,日本機構投資者繼續大規模購買美國國債。從1986年到1989 年,日本購買美國國債金額超過1985年。從純粹投資的角度來看,日本機構投資者的這種投資行為讓人看不懂。由於美元的大幅貶值,已經使日本的機構投資者損失慘重,為什麼日本人還大量購買美國國債?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彼得&;德拉克(PeterDrucker)對這種現象也感到大惑不解,他在其著作《新現實》中這樣寫道:1985年秋下調了美元對日元的匯價後的資本和投資的流向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美國的主要債權國儘管看到自己龐大的美元資產的價值已減少了一半,卻仍然繼續將資金投向美國。他們購買了美國國債,支撐了美國的財政赤字。
一種解釋是美國相對日本較高的利率吸引了日本投資者。由於美國“國際政策協調”結果,在1985年之後的幾年裡,美國與日本的長期利率差保持在3%上下,這吸引了日本資金從低利率的日本流向相對高利率的美國以獲得較高的收益。但這種解釋缺乏說服力,因為美國相對較高利率的收益是會被美元貶值所吞沒的。
另一種合理的解釋就是日本為支撐美元而做的努力。1985年秋天“廣場協議”後,儘管美元大幅度貶值,但美國的貿易赤字仍繼續擴大,1986年為1550 億美元,1987年創造1700億美元的歷史最高記錄。為保持美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必須有外國資金流入,以資本專案的盈餘來彌補經常專案的逆差。如果沒有國外資本的流入,美元就會大幅度貶值,透過美元貶值來壓縮經常專案的赤字以維持國際收支平衡。
而日本從兩大角度來說,是不希望美元貶值的。其一是日本投資者和政府擁有龐大的美元資產,美元貶值會增加這些美元資產的損失。其二是避免因日元升值而打擊日本的出口。到80年代,日本的製造企業已高度依賴對美國的出口,美元貶值,日元升值將抑制日本產品的出口。所以,為了日本的利益,日本必須向美國提供資金,以維持美元價值。
日本大藏省(日本財政部)為支撐美元付出了許多努力。據說,近幾年,每當美國長期國債在對外招標時,日本的機構投資者都會接到大藏省官員打來的電話。表面上,他們是瞭解日本機構投資者認購美國國債的意向或行動,但這些官員還經常會順便告之其他公司購買美國國債的情況。這樣一來,日本的機構投資者自然就不會保持沉默,很多日本機構投資者在遭受虧損後經常抱怨說他們是不得不採取迎合當局意圖的行動。
呵呵!李雲笑了笑,看到房間內氣氛很嚴肅,所有人都認真聽著他的分析,為了環節一下緊張的氣氛,李雲接著說,曾有這樣一個故事:1988年3月,里根總統任期屆滿,美國正在進行新一屆總統的選舉。在此期間,美國債券市場出現傳聞說,日本在財政年度結賬時,日本機構投資者將會丟擲手中的美元債券。這一傳聞引發了美國國債的動盪,為穩定美國國債市場投資者的信心,日本大藏省趕緊要求日本人壽保險公司發表宣告:“就是4月以後也不打算丟擲美元債券”但投資者對日本公司方面的“承諾”還是感到不放心。
於是,大藏省有關官員親自出馬遊說市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