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皇子被害案揭開真相之後,十一皇子被打入天牢之後,看到十一皇子被抓周皇后不應該會坐視不管,至少也會哭天喊地的替十一皇子求情才對。
但奇怪的是,這件事情就如同翻篇了一般。
周皇后非但沒有出來哭鬧,後宮之中也宛如沒有任何事情發生一般,不是一般的平靜。
就連鳳棲宮中,也沒有任何動靜傳出來。
經過幾天的發酵,眾官員已經有些回過味來。
不是這件事情翻篇了,而是這件事情還在發酵之中,還沒到爆發的時候。
就在昨晚,皇帝釋出了官員禁止擅自離京的禁令,昨夜吳都內城周氏燈火通明,周氏族人盡數被抓入聽風閣、緝捕司大牢之中。
這時眾人才恍然大悟,整件事情肯定和周氏脫不了關係。
所以,今日上朝之時,沒有任何人敢替周氏說話,甚至於避之不及。
而這個過程中,感受到銘獻帝的憤怒之時,下面的一些官員嚇的身體抖若篩糠。
要知道,大吳最大的兩個姓氏,一個是與國同齡,深耕儒道慶氏,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宰相慶國仲,以及太傅慶書文,除此之外慶氏大多以教書育人為主。
但是慶氏行事向來低調,即便朝中不少官員都是慶氏族人的學生,但是想來不與他們有過多牽扯。
始終銘記族訓,深諳教書育人之道。
而宰相慶國仲,還是在銘獻帝強烈要求之上,才坐上這個位置。
至於太傅,一直都是閒雲野鶴一般的存在,就算銘獻帝曾經讓他去入監國司入職,也被慶書文滿口拒絕。
所以,慶氏在大吳始終是一個受人敬重的大族。
除此之外,就是最大的氏族就是周氏。
周氏與慶氏不同,因為有周皇后的存在,周氏不少人在朝中任職。
因此,不少人與那周氏有著不少的往來。
現在周氏一朝倒臺,那他們這些和周氏有所牽扯的官員,不就等同於迎來清算的日子。
所以,在場不少官員感覺,自己是不是該交代遺言了。
但是,讓眾人感到意外的是,銘獻帝只是讓人列舉了這些年周氏所做之事。
眾人聽著銘獻帝一一列舉這些事情,都感到有些脊背一涼。
從銘獻帝例舉出的周氏這些年做的有損大吳的事情,甚至於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要知道,那時候銘獻帝與周皇后大婚也不過三十餘年。
也就是說,這些事情銘獻帝並不是不知道,只是沒有與周氏清算而已。
而到了今天,銘獻帝想要清算某個人的時候,這些也就成了銘獻帝懲治他的理由。
這時候,臺下眾臣心中都感到惶恐不已。
畢竟在朝為官,不免會出現一些紕漏,就算一個官員做到了兩袖清風,但是保不齊那些別有用心之人會從官員的家眷入手。
這種無論是在官場還是商賈之間都屢見不鮮。
好在銘獻帝也不是那種小肚雞腸之人,對於有些事情也是睜一隻眼閉一眼。
而整個朝會的主題,就是圍繞皇子被害案以及清算周氏來展開。
一方面,也算是把整件事情前因後果說清楚。
讓朝中官員知道,自己清算周氏並不是率性而為。
而那些朝中和周氏有所牽扯的官員,為求自保日後自然會有所收斂,也算是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是朝中官員沒有預料到的。
按照銘獻帝的說法,十一皇子所做之事,周皇后也參與其中。
不僅如此,當初銘獻帝遇刺之事,可能與周皇后背後的周氏有關。
雖然周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