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部分

時已經戰場側面的一側隱蔽待命外,王翊手中還有另外一個殺手鐧,那可是他壓箱子底的寶貝,輕易不會拿出來用的。

大蘭山明軍的中營分為四個守備,其中三個和其他各部一樣乃是由步兵、親兵家丁組成的騎兵和弓箭手火銃手混編組成的;而另外的那個守備則不同,這是一支專司火器的部隊,從佛郎機炮到虎蹲炮,這些東西對面的提標營雖然不多,但是也並非沒有,只是這個守備有一門紅夷大炮卻是在正常野戰中少見得緊的物事。

紅夷大炮源於歐洲,在明朝後期由葡萄牙傳入中國。紅夷大炮屬於典型的前裝滑膛炮,和線膛炮相比,由於炮彈與炮膛彌合不嚴,火藥燃氣外瀉,火藥推力減小,所以射程較近。但是在明朝後期傳入中國那時,膛線拉制不易,無法普及,其較之傳統本土火器,射程更遠,威力也更為驚人,所以深受大明朝廷的大小文官的喜愛,從購買,到仿製,再到自行研發,甚至在技術上一度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明清兩朝購買、鑄造了數量驚人的紅夷大炮,不過這種火炮由於炮體笨重,以及每次發射後都會因為後坐力過大而嚴重偏離原有射擊位置,以至於時間都浪費在復位、裝填上面,致使其發射速度較慢,甚至有記載當時最為訓練有素的英國炮兵也需要長達兩分鐘才能完成一次炮擊,這是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所不可想象的。

王翊手裡的這門紅夷大炮來源於上虞,早在他第一次攻陷上虞縣城時就發現了這個稀罕物件,只是那一次他屁股還沒坐熱就在當天晚上被清軍的撫標營趕了出來,然後一路追殺到天台山,投奔了俞國望。

或許是因為過於笨重,清軍並沒有將其帶走,依舊留在了那裡。到了轉年,王翊第二次攻陷上虞縣城後,這門大炮就被帶回了大蘭山,而今更是出現在了戰場之上。

其實早前劉翼明曾經勸說過王翊,他在劉穆帳下時見過此物,認為其過於笨重不說,射速還慢,野戰完全沒有用處,最好是留著攻城或者守城時候再說。只不過,王翊和這個時代的其他文官一樣,比起跟隨野戰部隊的運輸速度和射擊速度,他們更加看重於射程和威力,所以劉翼明也就算是白勸了。

明軍在披甲列陣完成後,並沒有急於發起進攻,反倒是數量只有明軍一半的清軍始終在節節逼近,絲毫沒有把占人數優勢的對手放在眼裡。

就在這時,明軍的戰陣後一騎輕騎飛奔而至,身份得到印證後,此人便被帶到了王翊的面前,將奉命傳遞的書信交給了王翊。

這個騎士便是陳文派出的信使,王翊在看過書信後也流露出了一絲憂色。王善長和章欽成的牽制行動徹底失敗不說,更是全軍覆沒了,而圍攻他們的清軍便是由提標中營和紹興府的綠營組成的。

此刻,提標中營已經出現在戰場上了。那麼,紹興綠營的那一個協的兵力會在什麼地方?

雖然即便是紹興綠營出現在戰場上,明軍在數量上依舊佔有絕對的優勢,但是封建軍隊的應變能力低下,明軍這邊更是由各路分屬於不同上官的軍隊組成,一旦突現異變,後果很可能會不堪設想。

將幾個沒有出動過的哨騎向己方出發的梁弄鎮方向派了出去,王翊在得到了清軍已經進入紅夷大炮的有效射程內的彙報之後,便立刻下達了開炮的命令。

一邊是成軍十餘年,足足三千之眾,多是由百戰餘生的老兵所組成的浙江提督標營,以及由清軍控制區編組而成的超過五千的輔兵;另一邊則是由超過八千戰兵、一萬兩千輔兵的四明山地區明軍各部組成的聯軍,其中更有這幾年橫行寧紹兩府、盤踞四明山腹地的大蘭山明軍主力。

雙方劍拔弩張,只為了決定勝負的那一刻,因為這將決定著清軍是否有可能在明年進攻舟山,從而決定性的撲滅浙江抗清武裝。只不過,這場戰役的結局和尾聲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