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可以說生產本就是將原料進行重組和搭配的過程,沒有原料,便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生產能力再強也是枉然。
這批訂單,其中需要的如木料、布匹、皮革之類的原料還好說,都是能夠生產的,可漸江卻從不是一個產鐵大省,後世中國的大型鐵礦沒有一個在漸江的,更別說是僅限於這六個府的地盤了。
正常的思路,儘快打出去,收復更多的失地,尤其是那些有著大型鐵礦的所在,比如南直隸的馬鞍山。
只可惜,這個想法好像更為無稽,現如今他的問題在於兵力不足,如果能打出去的話,還用指望鄭家的這批貨款嗎,早就靠著如今東南戰場上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來滾雪球了,豈不比生產製造要容易?
沒錢就沒兵,沒兵就打不出去,這彷彿已經進入了一個死迴圈,不過陳文在此前應下鄭泰的合約之時便已經想明白了。
漸江確實不是一個產鐵的大省,後世的大型鐵礦也沒有在這裡的,但是陳文卻記得,共和國初建時曾經有一段企圖靠著薄弱已極的工業底子趕超兩個世界上最強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時期。在那段時期,除了老百姓家的鐵製品上繳鍊鐵鍊鋼,還在四下組織人探尋鐵礦山,其中漸江就探查到過不少中小型的鐵礦,比如嚴州府和處州府就有。
現在這個時代,並非是後世的大工業時代,手工業以及現如今的需求暫時還無需太大的產量,只要能夠找到這些鐵礦山並且進行有效開採,別說是訂單了,漸江明軍再大幅度擴軍也未必不夠。
安撫了徐毅,陳文便下達了命令招賢探查礦點,人力不足可以用機械,機械不足可以生產,實在不行就用苦力營的那些俘虜的命往裡面填。
染血的礦石,這在後世那個時代都不是什麼稀罕事。工業和資本自生出來就是沾滿了鮮血的,類似於羊吃人的故事比比皆是。如果能夠用那些不要祖宗的二韃子的血換來更多的武器、裝具來裝備他的漸江明軍,以更快的收復失地,把滿清趕出中國,陳文覺得這沒有什麼不能去做的。(未完待續。。)
第五十四章 歲末
在後世,漸江的鐵礦資源經過探查有超過百處,其中的二十二處已探明儲量,累計達九千八百萬噸。
這些鐵礦的所在地,比較集中的區域如紹興府諸暨縣北部到紹興的涅渚一帶、嚴州府chuna縣安陽到銅山一帶、湖州府長xing縣和平到土王洞一帶、杭州府餘杭縣閒林埠及處州府景ning縣包山赤木山等地。
湖州和紹興,暫且還在滿清的控制之中。相較之下,紹興其實對於陳文來說已經近在咫尺了,尤其是南部的諸暨、新昌和嵊縣更是完全暴露在明軍的兵鋒之下。只是海貿一起,大筆的軍餉入賬,陳文打算先進行一波新一輪的擴軍再做打算,以備大舉北上後的連鎖反應。
這一次的張榜探尋鐵礦,其目標便是嚴州府的銅山鐵礦、台州府的後世san門縣境內的金鐵礦以及處州府的包山、白溪鐵礦,其中銅山鐵礦在唐時就已經開始發現並開採,不過那時主要還是鍊銅,而不是鍊鐵,銅山其名也是由此而來。
這幾處,其實都不是什麼富礦,尤其是白溪鐵礦,不過陳文也並沒有打算將其作為發展下去的支柱,不過是一個過渡而已。挺過了這段時期,一個馬鞍山就夠了,還用考慮其他?
當然,正常的重工業,煤鐵是不分家的,但是現在陳文所處的時代,以及如今漸江明軍佔領區的工業水平,煤礦並非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可以說,是應該儘量杜絕於軍工生產的。
陳文記得,以前在論壇上曾看到過這麼一種說法,說是明代武器質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乃是普遍使用煤來鍊鐵,煤中所含的多種不利於武器質量的元素滲入了鐵中,導致生產出來的鐵質兵器質量遠低於同時代的倭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