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
“那第二策呢?”
順治說到那所謂的第二策,豈料,眾親貴們的眼睛卻都亮了起來,彷彿那些財貨就真的擺在他們眼前,觸手可及一般。
“劉成那奴才的第二策,奴才以為沒問題,朝鮮的那些兵,就算是隨便挑個綠營過去都能平趟,更別說是動用八旗軍了。就是朝鮮到底有沒有銀子可以刮,當初他們可是被倭寇險些滅了國的,積蓄不知道還能剩多少。”
“積蓄是積蓄,奴才記得,朝鮮每年的稅收數量很是可憐,只怕到時候白費了氣力。”
進攻朝鮮,去那裡搶上一筆乃是劉成和胡全才琢磨出來的計劃。其實他們也有過另外一個計劃,那就是去搶晉商八大家的。晉商之富在當時和後世都是聞名天下的,搶上一回就夠堵上財政赤字的,而且盈餘出來的也可以用來擴軍,可謂是一舉兩得。
不過,一來胡全才本人就是山西人,二來則是山西的晉商只有銀子,沒有糧食。現在漕糧斷絕,人是鐵飯是鋼,八旗子弟總不能敢啃銀子度日吧。這樣一來,與其去搶山西人,還不如去搶既有銀子,又有糧食的朝鮮人來得省事。
“這卻不怕,奴才記得父王說過,朝鮮東西兩班壟斷官位,朝鮮各地基本上都是兩班官員的私地,比江浙的那些腐儒還要不要臉,朝鮮的國王不是不想,也不是沒有地可徵,而是有那些人在他是徵不上來稅的。”
所謂東西兩班,其實就是文官和武官。朝鮮乃是明的藩屬,效仿明朝制度,行儒家科舉。但是朝鮮就那麼大的國土,亢官現象不輕,而且不像中國那樣鄉村的夫子都有可能教出個進士來。在朝鮮,知識本身就是貴族階層所壟斷的,朝鮮的科舉不過是東西兩班貴族階層的較力的工具罷了,少有普通百姓能夠考中什麼功名的。
官職長期世襲,各地不交稅的私田過多,朝鮮國王心有餘而力不足也是在所難免的。就像明朝的皇帝,他們要優待士紳,所以就要在海貿、工商業上面徵稅才能應對各方亂局。
明朝的官場並非是一潭死水,普通人是有機會透過科舉來迅速提升地位的,世家大族也可能因為一兩代人出不了個功名而沒落。但是即便如此,士紳的群體在有明一朝卻還是在不斷擴大,甚至到了明末已經是國家所難以支撐的地步。而在朝鮮,知識是壟斷的,官員基本上接近於世襲,朝鮮的財政困難更大,但是自身地盤小,也不需要擔負太多道義責任,再加上有西邊的中央帝國罩著,反倒是保持著一潭死水的狀態,一直到清末被日本滅國。
“照豫親王的話說,朝鮮那邊反倒是有利可圖了?”
“父王是這麼告訴本王的,朝鮮南部產糧,數量並不低,奈何當年兩次入侵朝鮮,咱們大清都還要同時面對幾千萬丁的大明,實在無力全盤佔領,只能搶一把之後就撤回來。現在咱們大清還有半壁江山,只要打破了朝鮮的國門,讓漢人去對付朝鮮人就夠了,咱們只要每年撈一把稅賦就能緩解不小的壓力。”
多尼如是說,他的父親多鐸當年參與過丙子胡亂,隨皇太極出兵朝鮮,雖然比不得當年的那個被朝鮮人稱之為龍骨大的正白旗的那個英俄爾岱,但是論起對朝鮮的熟悉,比那些只知其名的親貴總還是要強上不少的。
“那就這麼定了,儘快組織人馬,帶上些直隸的綠營。”說到這裡,順治猶豫了一下,隨即說道:“咱們八旗不用出兵太多,有綠營,再叫上漠南的蒙古人,有了分潤他們才能盡心盡力的跟著咱們大清。”
“皇上聖明!”
“那各旗就儘快準備人馬吧,這次就勞豫親王和肅親王走上一遭,遏必隆和索尼從旁協助。為朕,為咱們大清去搶東邊兒!”
第三十五章 野望(中)
會議結束,第二天巽親王常阿岱便被豁奪了爵位。同時,順治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