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與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態度也有很大關係。對於年齡比較小的男孩來講,家長對待他的態度,往往決定他們看待外部世界的態度。

兒童發展理論學的專家認為,嬰兒期的孩子首先產生的情感是信任與不信任。如果家長總讓嬰兒保持暖和、乾燥,並定時餵飽他們,他們就會學會信任周圍的世界和周圍的人。反之,他們就會不信任一切人,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家長以及他們自己。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當孩子學習走路時,由於不小心而被絆倒,這時如果家長不斷地埋怨他:“我告訴過你多少次,走路時要注意腳下,你就是記不住,看,摔倒了吧!真是笨死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般都會委屈地哭起來,而且從此還會產生消極的想法:學走路太難了,我永遠都學不會!

然而,當孩子摔倒後,如果家長沒有埋怨和辱罵孩子,而是耐心地告訴孩子明確的規則:走路的時候,要先看看腳下,這樣就不會被絆倒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僅不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而且還會對家長產生好感。這時,在他的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孩子很快就會學會走路。

與女孩相比,男孩的情感更脆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更要滿懷熱情地去教育男孩、鼓勵男孩。

也許家長們會很奇怪:為什麼教育孩子還要滿懷熱情?其實,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研究發現,在男孩出生後的幾年裡,如果家長消極厭世,整天板著臉、皺著眉頭,那麼男孩的大腦就會發生變化,也會因此而裝滿憂鬱;當然,在這幾年裡,如果家長很容易生氣、發脾氣,動不動就批評孩子,那男孩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爸爸媽媽愛我嗎?我的存在有意義嗎?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家長對待男孩的態度,決定著男孩看待外部世界的態度。所以,即使家長的心情欠佳,在教育兒子時,也要表現出足夠的理智和熱情。

對此,一位家長這樣總結經驗:

我家兒子剛剛4歲,但他好像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一次,他拎著一隻壁虎的尾巴興奮地對我說:“媽媽,快看,我抓到了一隻蟲子(兒子把他不認識的,比較小的小動物都稱做‘蟲子’),不過它卻把尾巴留下,自己逃走了!”

看到兒子用手抓壁虎,我剛想批評他不講衛生,但看到兒子那股可愛勁兒,我決定改變策略,轉而鼓勵他說:“兒子,你真聰明,竟然能抓住一隻跑得這麼快的‘蟲子’!” 。。

男孩的成長曆程(7)

兒子聽我這麼說,高興地手舞足蹈起來。過了一會兒,我繼續對兒子說:“這隻‘蟲子’叫做壁虎,由於它長年在外面爬來爬去,身上有很多細菌,所以,抓完壁虎後,我們要認真地洗手。”

從此之後,兒子還常常會抓一些小動物,但在與這些小動物玩耍夠了之後,他都會主動去洗手。

對於那些好奇而又喜歡冒險的男孩來說,他們總是喜歡與小動物玩耍。遇到這種情況,大多數的家長們往往以健康和安全為由而拒絕孩子這樣做。其實,正是家長的這種教育態度,讓男孩變得膽怯,甚至失去探索的慾望。

上述事例中這位家長的做法就很科學,她不但沒有指責孩子不講衛生,而且還讚賞孩子聰明、勇敢。其實,這位家長就做到了滿懷熱情地去教育孩子:看到孩子抓避虎,她也擔心孩子這種做法不講衛生,但她仍然鼓勵孩子的積極方面,從而使孩子感受到自己對他的關愛,感受到生活和外部世界的美好。

另外,家長還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讓男孩感受到外部世界的美好:

※陪他一起遊戲、打鬧;

※每天給他講一個故事;

※在他生病時,細心地陪在他身邊,哄他入睡。

本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