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如方應物投宿的地方,就不在杭州城內,而是位於武林門外。這兒有點像蘇州城閶門外,能依託運河不受限制的發展。在太平年間便總能呈現出極度繁榮的景象。
天色已經是傍晚,方應物找了家看起來還算乾淨的旅舍住進去。心裡不停盤算著,明天是繼續僱船回淳安。還是在杭州遊玩?
上輩子作為在浙江大學混了五六年的老油條,他對杭州市並不陌生。不知道這個古代時空的杭州城又是什麼模樣?
引著方應物向裡面走的店傢伙計看這年輕客人獨身一人,書生模樣。不像是商賈,猜測他是從外地慕名跑來旅遊的文藝青年。便主動搭話道:“夜晚進城不甚便利,但武林門外卻有一樁好處。”
方應物信口問道:“什麼好處?”
夥計眉飛色舞的介紹道:“這裡的北關夜市十分有名,別處十分少見的。每每夜晚街市如晝,熱鬧不亞於白日。”
方應物聞言點點頭,在這時代,能有常態化、規模化的夜市確實是一件稀罕事情。
在旅舍中草草用過飯,方應物閒呆無聊,便邁步出門上了街,看看那夜市是何等樣子。
其實這夜市還是白天那些店面,無外乎挑起各色燈籠,遠遠看去燈火通明。所謂亮如白晝只是誇張之詞,在上輩子飽受光汙染的方應物眼中不過爾爾,但確實人流不小,在這時代稱得上很前衛很時髦了。
方應物在北關夜市的街道上沒走幾步,望見前面有三層酒樓,便想登高望遠。正要上前去時,忽然耳中聽到有人高聲招呼道:“前面莫不是方應物方相公乎!”
這口音是淳安花溪的口音,難道遇到了鄉親?方應物連忙轉頭看去,卻見不遠處的燈光下立著一位中年男子,依稀很是面熟。
走得近些,方應物仔細辨認,終於看出是誰了,原來是鄰村中花溪村王家的商人王魁,也就是那花溪首富王大戶的族弟。
這王魁也算是方應物遇到的第一個慧眼識珠的人,當初剛穿越的時候就曾上門招攬過方應物,想要方應物與他合夥經商。不過方應物志不在此,婉言謝絕了。
其後也有過幾次往來,再往後王魁便說服了王大戶一起搬家到杭州經商,卻不料在這裡碰上了。
方應物對王魁的印象還算不錯。更別說如今他從湖廣坐船到杭州,一路孤單的很,此刻突然見到故鄉熟人,雖然稱不上他鄉遇故知,但總是個高興事情。
方應物上前拱了拱手,笑容滿面道:“王朝奉許久不見了!如今買賣可好?”
如今方應物身份不比過去,王魁一邊感慨自己過去看人確實看得準,兩年前便看得出方應物不是池中物,一邊連忙還禮,“還好還好,倒是方相公顯得清瘦了,不知為何在杭州出現?”
方應物答道:“去了次北邊,如今返鄉準備明年秋闈,是以路過杭州。”
王魁盛情邀請道:“此處不是說話地方,還請去家裡一敘!”
“夜快深了,只怕多有不便。”方應物謙讓道。
王魁扯住方應物袖子,熱情的說:“都是鄉鄰鄉親,哪有這許多講究!”
路上邊走邊說,方應物對王家近況也略略有所瞭解。原來那王德王大戶果斷拿出家產當本錢,與族弟王魁一起到杭州經商,按照王德六成、王魁二成、其他掌櫃夥計二成的股本,發展頗是順利,運氣也不錯。
這兩年來,靠著茶葉、絲絹等幾項,王氏兄弟起碼賺回了兩倍的利潤,置辦了兩處店面。
最近王大戶和王魁又根據杭州城周邊農戶大都植桑養蠶的情況,投資購買十張織機,僱工三十人,辦了一家工場,如今王德王大戶在北關市場也小有名氣了。
方應物本還想問問王瑜王小娘子的近況,不知道那近乎兒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