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這話說的倒是出自真心…
眾人說笑了幾句後。兵部尚書張叔夜又對組建克虜軍和忠勇軍及擴編沙漠旅、獵騎旅、炮兵旅做了專題彙報。現在各部編制已經制定完畢,所需資金下撥,人員正在招募、選拔。武器的配發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卻成了一個難題,尤其火炮和彈藥供應不上,因為大宋缺少銅。
趙檉聽罷將目光轉向了戶部尚書陳遘想聽聽他的解釋,因為他知道大宋金銀產量很低,相反銅的產量卻達到很高水平,他為此下詔要優先保證軍器監用銅,逐步減少鑄造銅幣,以紙質的交子和銀替代以供軍需,怎麼到頭來還這麼緊張,以致影響到了軍隊的擴建,這要是大戰再起不都‘蝦米’了。
“陛下,臣已經盡力了,我大宋各場監,每年產銅二萬五千餘斤,鑄器用去一部分後,餘者皆送往軍器監,但缺口依然巨大,只能以回收的鑄幣重煉後供應軍器監,但現在銅幣兌換者寥寥,所以一時供應不上!”陳遘看皇帝眼神不善,急忙解釋道。
“數百年來歷朝歷代鑄幣何止萬億,如何就無人兌換呢?”趙檉算了下二萬五千宋斤,合計到現代的計量單位也就是十五噸,都不如後世一個小作坊的產量,但鑄造銅炮動輒數百斤,相較之下這點銅少的可憐了,可這產量在此時的生產工藝和生產條件下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數字了。可中國的鑄幣史足以千年了,年增月積的銅錢,達幾億貫,加上前朝的銅錢,都可在市場上通行無阻,只這些回收上來,也可以用上一陣子了。
“陛下有所不知,銅幣去向概括說來,一是官庫和私人的貯藏,二是將銅錢鎔鑄銅器,三是流出我朝。”陳遘再奏道,“蕃國小邦不能鑄錢,每得中國錢,必分庫藏貯,以為鎮國之寶。故入蕃者非銅錢不往,而蕃貨亦非銅錢不售。往來蕃舶以高大深廣之船,一船可載數萬貫文而去,而我朝舶商也廣收銅錢,以致兌換者日稀。”
“嗯,原來如此!”趙檉點點頭道,他是做買賣出身,而且黑道白道皆通,陳遘一提便明白了其中奧妙。
宋朝是當時全世界最高度發展的帝國,也是最大的海上貿易國之一。其出口商品除茶葉、絲織品、瓷器、漆器等外,銅錢和銅器也是很多外國所珍愛的重要出口物資。但必須指出,銅錢與茶葉、絲織品、瓷器、漆器等等出口物品不同,屬於非法的走私出口物品。宋朝嚴禁銅錢出口,規定“錢出中國界及一貫文,罪處死”,還“重立賞格,使人告捕”。
一種商品價值的高低,取決於生產該種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從日本到非洲的很多國家,由於經濟的發展,需要貨幣;而因冶銅鑄錢技術等項困難,又暫時不能大量生產銅錢。在這種條件下,中國銅錢就成為這些國家的“鎮國之寶”,成為國際上一種很昂貴的、極受歡迎的硬通貨。
由於宋朝冶銅鑄錢的工藝比較先進,銅錢的價值必然比外國低廉得多。反之,很多外國的特產品,如各種香料、胡椒、珍貴木材、象牙、犀角等等,其價值也必然比中國低廉得多。故海外貿易成為贏利極大事業,“每十貫之數,可以易番貨百貫之物;百貫之數,可以易番貨千貫之物”。
因此,大量銅錢的出口就勢不可遏了。如在三百年間每年出口十萬貫計,則為三千萬貫,約摺合九萬噸;以每年出口二十萬貫計,則為六千萬貫,約摺合十八萬噸。可實際上銅錢出口究竟有多少,已無從統計,而現在自己停止鑄造銅幣,使其成為緊俏物資更無形的抬高了銅幣的價值。趙檉相信除海商外,官員和士人、甚至水軍都會捲入以銅錢進行走私貿易之中,恐怕那些嚴禁銅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