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6頁

拉扯上老二,是因為小姑子跟老二媳婦朱桂玲關係比她好。

叫她這麼一說,王美蘭還真動心了,不過她立即想到,「那不成,那麼多人去了,住哪兒啊?」

這一點許大嫂也想好了,「媽,我聽小敏說,在北京賃一個院子,一個月也就三十塊,咱們一家子住在一起,每人也就攤一兩塊錢。」

王美蘭還是搖頭,「孩子們都小呢,得上學,到了北京,沒有戶口可是上不了學!」

關於孩子上學事兒,許大嫂也早就想好了,她笑道,「媽,這不小沁在北京買了房子嗎,我聽說,只要有房子,就能落戶口,不能先把孩子的戶口落在小沁的宅子裡,等他們畢業了,再遷出來不就行了?」

這麼聽起來,似乎也不是不行。

但王美蘭沒有一口答應,而是等許支書回來了,跟他商量這事兒,「要是上學的事兒能解決,我覺得還真是個好事兒,能幫到小沁,在北京掙錢也容易。」

許支書吸完一支煙,皺著眉頭說,「你還是想得太簡單了,小沁的幾個孩子戶口能過去,那是因為他兩口子的戶口現在都在北京,而且都是城鎮戶口才能調過去的,農村戶口根本落不下。」

王美蘭也恍然大悟,「是呢,我咋沒想到這一茬,農村戶口的確落不到城裡。」別說落到北京了,就是落到縣裡都不可能。

小孩子想要農轉非,除非父母都是吃公糧的,那好要有指標才行。

許支書又沉思了半響,說,「你們不要看小沁掙錢容易,她和林東在京城誰也不認識,肯定也不容易,咱可不能過去給孩子添亂,要是老大老二想去北京找活兒幹,或者就去小沁的服裝廠幫忙,我支援,要是想拖家帶口的去,不可能。」

王美蘭點了點頭,「你說的對。」

許大嫂那裡,還等著婆婆的回話呢,但大年三十許三哥和許四哥都回來了,一大家子在一起吃飯,根本沒空提這事兒,初一村裡人一波一波的來拜年,也不好問,一直等到傍晚了,許支書和許大哥都被請走吃酒了,她才瞅準機會,問,「媽,你和我爸商量了嗎?」

王美蘭搖頭,「孩子們都是農村戶口,人家北京不可能接收,沒有戶口,上不了學,老大家的,這事兒,你就別想了!」

許大嫂其實也想到戶口的問題了,農轉非的確沒那麼容易,而且是從村裡一下子轉到北京,但她還是不甘心,「媽,三奶奶的孃家侄子不是在北京嗎,聽說他還是個司令員,不能找他幫幫忙?」

王美蘭不悅的說,「不行。」

這種曲裡拐彎的親戚,平時根本都不走動。

許大嫂笑了笑,「媽,你臉皮薄,等小叔來了,我問問他行不行?」

王美蘭嘆了口氣,說,「老大家的,咱們家這些年,在村裡日子一直是拔尖的吧,尤其這兩年,地裡收成好,還有養殖場分的錢,周圍十里八村,誰不羨慕呢,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你就別想這些事兒了,你以為轉戶口那麼容易呢?」

許大嫂說,「我這還不是為了孩子考慮嗎,要是紮根北京了,那不是省了好幾輩子的事兒嗎?」

還是許敏跟她說的,說北京人看不起外地人,最起碼得是兩代人都是北京人,那才算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

王美蘭不悅的說,「你說的沒錯,但小沁可是自己考到北京的,辦那麼大的廠子也是靠自己,可沒有託任何人情關係,人總得知道自己多大本事,吃幾個饃饃飽!」

許大嫂見婆婆急了,不敢再說了,「媽,明天小沁來,預備都做什麼菜,我今年自己做的臘腸味道可真好,明兒我拿來點兒?」

現在許家已經分家了,也不在一起吃飯了,都是各家單獨開灶。

王美蘭點了點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