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七世紀,哲學家笛卡爾認為松果腺體是靈魂所在的位置,是靈魂與肉體結合的地方,現代科學的說法是,松果腺體是分泌血清素及褪黑激素的重要腺體。
血清素及褪黑激素可調整睡眠、體溫情緒、青春期及卵巢的週期,提高免疫系統活力和消除自由基的作用,治療糖尿病及骨質疏鬆症等。
由於松果腺體是人體第六內分泌腺體,當松果腺體分泌正常時,它會控制其他第一至第五內分泌腺體,例如男女的性腺、腎上腺、胰島腺、胸腺、甲狀腺等。
松果腺體依據對光的感應來製造褪黑激素,光線越多其分泌量就越少。
有些動物的松果腺,是由面板直接感應光線。
人類的松果腺深埋在大腦內,所以是由眼睛接收光的資訊。
不論透過哪一種管道,這個腺體與太陽昇落同步作業,是控制睡眠週期的關鍵。
人的第三眼已經變成一個極為獨特的、專門的腺體,人體中除了松果腺體以外,再也沒有其他腺體具有星形細胞。
星形細胞不是普通的細胞,它在大腦半球中含量十分豐富。
至於腺體和神經細胞究竟為什麼會盤根錯節地纏繞在一起,人們還不是很清楚。
第三眼的功能和另兩隻眼相比雖然功能迥異,但還是有點“藕斷絲連”,松果腺體對太陽光有敏感性他透過神經纖維眼睛相聯絡。
松果腺體在太陽光十分強烈時受陽光抑制,分泌松果激素較少;
反之,碰到陰雨連綿的天氣,松果腺體就會分泌較多的松果激素。
此外,人們發現在第三眼的組織結構中含有鈣、鎂、磷、鐵等晶體顆粒,剛出生的嬰兒根本沒有這種奇怪的稱之為“腦砂”的東西。
在15歲以內的孩子中極為少見,但15歲以後“腦砂”的數量開始逐年增加,在第三眼中有那麼一小堆沙子,竟絲毫不會影響它本身的功能。
而事實上,松果體根本就不是用來感光的,它是用來感應能量的!
松果體被稱之為人類的第三隻眼,又稱之為真實之眼或智慧之眼。
在此基礎上,一些教育機構開發出了所謂的“全腦開發”教程。
在全腦開發中,松果體被認為與右腦的潛能開發密切相關。
松果體能夠將大腦皮層傳遞來的電訊號轉換成影象訊號並顯示出來,這一功能有助於提升右腦的影象處理能力,進而促進右腦潛能的開發。
松果體的啟用被認為可以激發靈感、直覺力和創造力。
當松果體處於活躍狀態時,人們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靈感和創意,這對於藝術創作、科學研究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透過科學的訓練方法啟用松果體,不僅可以提升右腦潛能,還可以促進左右腦的協同工作,提高整體腦功能。
這有助於增強記憶力、專注力、觀察力等認知能力,以及情感表達、語言能力、邏輯分析能力等綜合素質。
一些教育機構把全腦開發吹得神乎其神,什麼看得快——提高閱讀速度5—10倍,每分鐘3000字以上;
記得牢——看完文章立刻測試,理解力與記憶力在70-100;
省時間——節省時間80以上,減輕學習負擔;
更離譜的還有什麼腦磁場——用腦門吸鐵勺……
真是我勒個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不過雖然這些教育機構搞得這個全腦開發都是為了圈錢的,但是卻也不是憑空捏造的。
這是因為人類的第三隻眼確實事關大腦開發的問題。
一直以來,社會上廣泛流傳著一個關於人類大腦的說法,“普通人的大腦只使用了10,剩下的90還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