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於個人的觀點,聽他人的意見總是有益無害。
“我認為可以重用他,但也需要謹慎。”吳莉稍加思索後答道。
“是嗎?為什麼?” 李華饒有興趣地問道。
這是他首次聽到吳莉表達這樣有見地的看法。以往面對這種場合,她大多沉默或者敷衍搪塞,總的來說不過是些泛泛之談。
今天的吳莉,居然能夠明確表達己見。
這是一種積極的現象。對李華而言,他不擔心下屬犯錯誤或者做事不當,最忌憚的就是那些空佔位而不作為之人。
“此人才幹出眾無疑,然而其為人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過分溺愛獨子,無論是何事他都會將孩子牽涉在內,彷彿孩子才是他世界的中心。”
李 ** 之有所感觸。初次見秦立時便是攜子同來,儘管那次其子並未入場。如吳莉所講,秦立的確將太多注意力放在了子女身上,缺乏承擔重任的氣質。
“接下來,由陳主任與其進行進一步交流,促使其盡心負責汽車廠事務。另外...”
說著李華敲了敲桌邊:“讓他的孩子成為他的助手,或許可以避免因家庭而產生的心神不寧。”
“撲哧!”
吳莉輕聲一笑,但很快意識到此舉欠妥,立即端正地解釋說,
“李主任您太過體諒人了,這樣的細枝末節都能顧及得到。”
“確實,對待有用之才需多包容。” 李華附和道,
“只可惜我沒有這樣的機會呀。” 吳莉感慨道。
“這話聽著真扎心。” 李華邊說邊拍拍桌子,“是不是該回顧回顧我平時是如何關照你的?”
“不用了李主任,我只是偶爾抒發感概而已。” 吳莉連連擺手說道。
豈不知,若非李華的一路栽培與扶持,今日的她仍在貧困鄉里度日。現有地位和成就,皆源於李華的支援與提攜。
“我對您的恩情銘記在心,今後凡是我能做到的,一定會傾力配合。” 吳莉堅定表示。
“我知道你是值得信賴的人。不過也無需天天掛在嘴上。希望我們可以像真正的朋友那樣,保持純粹的情誼。”
李華如此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