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蒙申定睛一看,李崇德、張道涵和顧秀林都在船上,顧不上回答林純鴻的問題,驚訝道:“這麼多人都去揚州?難道去逛窯子?”說完,自覺得話語粗俗,扇了自己一巴掌,嘿嘿笑道:“呵呵,我狗嘴裡吐不出象牙。”
眾人被李蒙申惹得哈哈大笑,一起相邀著往艙室中走去。
林純鴻這次帶著李崇德等人到江南,一方面準備在揚州考察建貨棧的可行性,另外,還準備到常熟去拜訪瞿式耜,增進與東林黨和復社的關係,還準備在蘇州和松江考察絲織業和棉布行業的情況,為百里洲設立紡紗和織布工坊提供借鑑。
揚州乃京杭運河與長江的交匯處,市井繁榮,商旅眾多,欲拓展江南的生意,揚州是第一站,揚州貨棧的總管已經選好,定為顧秀林。同時,隨著百里洲和枝江的棉農愈來愈多,林純鴻屬意於發展棉紡業,但苦於現在的工坊主實力太弱,織出的棉布成本過高,在繳納關稅後,抵達廣州沒有競爭力,林純鴻想學學蘇州和松江的經驗,控制成本。
林純鴻認為,現在百里洲的工坊主資金薄弱,根本無力去改進技術,鑑於棉布的需求量大,他決定自己也設立紡紗工坊和織布工坊,期望引導棉紡織業的發展。
林純鴻從福建回到枝江後,發現即便他不在,集團也能正常運轉,這讓他感到非常自豪,既能掌控集團的一切,又能隨時做個甩手掌櫃,這正符合他的性格。閒下來的林純鴻到處溜達,今天看看水車的進展,明天看看火藥的效果,後天又跑到清江和土人聯歡……生活相當愜意。這不,現在又跑到了九江府看望這幫江匪。
康立博的試驗爐得到了批准,撥付了一千二百四十兩的銀子。不過撥付這批銀子並不是林純鴻直接決定的,而是由集團內選拔出來的十三名高階工匠共同決定的。林純鴻受到康立博的啟發,設立了專項資金,由選拔的十三名工匠決定是否支援個人的試驗,如果試驗成功,集團和個人再商議購買技術的金錢問題。購買技術的費用可以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買斷,一種是個人分成,由雙方商議而定。李崇德還制定了一個制度,林純鴻直接給這個制度取了個名字,叫《專利規程》。
這個《專利規程》讓康立博狂喜不已,一頭扎進馬連的群山中,日夜擺弄他的試驗爐。這個專利規程也讓其他的工匠奔走相告,立即拿出所謂的祖傳秘技,與十三名工匠商討買斷和分成。林純鴻見十三名工匠談判根本就是外行,再加上這十三人最多稱得上高階技工,遠遠達不到工程師或者科學家的標準。其眼界和思維能力極度欠缺,也看不準什麼技術對林氏集團有用。他忍不住帶著鄭天成親自上陣,選取對集團有利的技術,談報酬事宜。這下,林純鴻的腰包又嘩嘩的流出了幾萬兩銀子,讓他心疼不已。
鑑於現在缺銀兩,林純鴻不得已,把希望寄託在開拓江南的市場上。剛好由於荊州知府磨堪期轉任他處,張道涵不願意離開荊州繼續當幕僚,便被林純鴻邀請一起下江南。
“淮海名都極望遙,江南隱見隔南朝。青山半映瓜洲樹,芳草斜連揚子橋。隋苑樓臺迷曉霧,吳宮花月送春潮。汴河盡是新栽柳,依舊東風恨未消。”揚州將近,張道涵侍立船頭,遙望著揚州吟道。這詩李崇德和林純鴻從未聽過,紛紛問詩出何處。張道涵笑道:“松江陳臥子,名動江南,兩位忙於事務,不知也不為怪!”
李崇德嘆道:“江南人傑地靈,果然名不虛傳,尤以蘇松地區為甚。奈何專注詩詞,與民何用?”
張道涵笑道:“人文薈萃,文化繁盛,正是民生安定的體現,互為表裡缺一不可。”
林純鴻聽了,暗自好笑,李崇德和張道涵一路上字字機鋒,互不服氣,經常為一些問題爭論不休。林純鴻明白,李崇德崇尚實學,而張道涵崇尚心學,在根本理念上不說根本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