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並非是無敵的,堅城若無堅定的守衛者,也不過是一堆造型別致的土坷垃而已,總有辦法拿下來的。
然而,第一封看過之後,再看到第二封,陳文的臉色陡然一變,心頭的怒火也直衝了出來。
“洪承疇,我艹你大爺。”(未完待續。。)
第二十一章 徽商
徽州府,此間正值酷暑,但是“吳頭楚尾”的徽州商人們卻依舊走在通往各地的道路上,不避寒暑的南來北往。
徽州古稱新安郡,其地貧而人眾,不足以養活當地百姓,早在東晉時便廣有百姓從事商業。至明朝中後期,兼併日盛,“中家以下皆無田可業”以至於當地百姓中成年男子從事商業者超過七成以上,徽商之名亦是廣播於四海。到清末時,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就是徽商代表人物。
徽商經營行業以鹽、典當、茶、木為最著,其次為米、谷、棉布、絲綢、紙、墨、瓷器等。其中婺源人多茶、木商,歙縣人多鹽商,績溪人多菜館業,休寧人多典當商,祁門、黟縣人以經營布匹、雜貨為多。
山路上,徽州商人王孚帶著一眾夥計正在駕著驢車、推著獨輪手推車緩緩的行進著。徽州商賈眾多,王家雖是中產之家,但是在本鄉也沒有田土,世代靠著向浙江那邊販賣墨、漆等商品傳家。所幸多年的信譽積累下來,在衢州那邊的商賈也是有著極好的關係,每次交貨都是在開化縣城那邊,此番王孚便是押著一批油漆和一些衢州那邊訂購的徽墨過去交貨。
承平之時,這等買賣每年都要走好多次,往往是前腳進了門後腳就要押著貨繼續走,每年的收入自然也是不少。清軍南下以來,對於民間的破壞甚大,民生凋敝以至於他們的貨品出售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這些年下來,進貨、僱工、損耗、賄賂,利潤僅僅夠養活一家老小,於生意上也不過是苦熬罷了。
一年多以前,浙西烽煙再起,最開始的時候影響頗為巨大,很多走衢州的商人都改道他處了,他家僅僅是勉力支撐而已。所幸待到明軍收復衢州府城後,官府和民間收購量陡然增大。他家中一向走的貨中,油漆可以用在軍用,墨也是讀書行文必不可少的,近水樓臺先得月,生意上反倒是一下子遠超往昔了起來。
生意好做了,就更要守信諾,老輩兒上傳下來的道理擺在這兒了,哪怕如今正值酷暑,押送貨物也絕不能耽擱。
一路行來,王孚的腦海中始終是上一次去開化縣城時,當地百姓換了漢家的衣冠,也開始重新蓄髮的樣子。信譽是祖宗傳下來的,作為子孫要維護好的,衣冠難道就不是嗎?
“哎,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浙江王師才能光復徽州,每次頂著這麼個老鼠尾巴走在開化都覺得把祖宗的臉都丟光了。”
浮想聯翩了不知道多久,直到良久之後,夥計中帶隊的方老爹才湊了過來。
“少東家,馬上就到那些綠營兵的卡子了。”
方老爹是他爹當年押貨時的老夥計,老實本分,於這大小道路也是十分熟稔。綠營的卡子說是防賊的,其實運什麼,大多也不會管,只要給了銀子就能過去,跟買路錢差不多。
“我這就過去。”
卡子邊上坐在遮陽的棚子下面的那個小軍官,王孚倒是認識,走過幾次貨,都是從他手底下過去的。貪財是實話,不過這廝只要給了銀子就好說話,幾次往還,倒也頗為熟悉。見了是那軍官,王孚三步並作兩步,連忙過去客氣兩句。
“董將軍。”將軍二字,這麼個連把總都沒到的小軍官遠遠湊不上的,不過行商在路,說話客氣些總沒有壞處不是。
“喲,這不是王少東家嗎。”
“少東家不敢,小本生意,帶著街坊鄰里的混口飯吃罷了。”
“王少東家客氣了,這回又是走什麼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