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楚國上蔡人,原為一小吏,本應如此簡簡單單地過完一生。
老鼠,不過是世間最平常之物,可不同地方的老鼠卻全然不同,在茅廁裡的老鼠,只能吃糞便,見到人與狗還得逃跑,可在米倉裡的老鼠,個個吃得膘肥體厚,還不用擔心其他動物來搶食。
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於是我果斷辭了職,拜荀卿為師,荀子雖為儒家,但其思想更偏向於法家,為我們傳教的大多是帝王之術。
求學期間,我認識了韓國公子韓非,他的才能遠在我之上,以後定有一番作為。
學成之後,觀七國,分析良久,還是認為去秦國可大有所為。
於是,留夫人二子於上蔡,獨自西入秦國。
秦國政治目前還比較混亂,先王剛去,年僅十三歲的大公子嬴政被擁立為王。
先是拜在了呂不韋門下,奈何三年都不被重用。終於在秦王十六歲那年年末,得以見秦王。
第一次見他的時候,我就知道,那些關於他是呂不韋私生子的傳聞都是假的。
他雖然只有十六歲,可眉眼間都已經有常人不及的成熟與穩重。
只那一眼,我就知道,這是值得我一生追隨的帝王。
我叩首拜道:“臣李斯叩見大王。”
他定睛看了一看,問道:“你剛剛說,你叫什麼?”
“臣李斯叩見大王。”
他思考了一下,淡淡地扔下一字,說。
“今臣有一言欲說之於大王。凡是有為之人,時機為要。先秦穆公時雖強,但未能完成統一大業,乃因時機還不成熟。自秦孝公以來,周天子徹底衰落,各諸侯國之間連年戰爭,秦國位於西側乃愈發強盛。現在秦國力量強大,大王賢德,消滅六國如同掃除灶上之塵那般容易,現在正是完成帝業,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大王千萬不能錯過。”
緊接著,我又向他描述了統一天下之後的景象,他雖然不喜形於色,但有一刻他的眼睛亮了,我知道他已經心動了。
翌日,他又召我,我提出了離間各國君臣之計,對於六國,還提出了“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併順序。
於是我得到了秦王的賞識,因而被提拔為長史。
我又勸秦王派人去各國收買、賄賂,離間六國的君臣,果然也收到了奇效,又被封為客卿。
已過數年,終於可以把夫人和二子接了過來,沒想到這一別,夫人已年老,二子已年長。
好景不長,先是嫪毐事發,再是呂不韋被放逐。又是鄭國事發,秦王下逐客令。我曾經也想向秦王再次上諫,無奈被攔,一面也不得見。
一天,完全夠我走到秦國之外。
第二天上午,蒙恬來了,讓我修書一封勸諫大王,之後他會把我的書獻給秦王。
我向來知道,秦王與蒙恬關係甚佳,提筆展簡,行雲流水,《諫逐客書》成。
下午就得到了召見,這一見,逐客令被廢,我還被擢升為廷尉。
升為廷尉,處理的第一事,就是鄭國之事,我設計重新審此案。讓鄭國無論其他人如何問他,他只回“修此渠可為秦卻建萬世之功”這一句話。
如此,秦王果然問道:“萬世之功何為?”
我看了鄭國一眼,示意他可以正常回答。
“此渠用富有肥力的涇河泥水灌溉田地,淤田壓鹼,變沼澤鹽鹼之地為肥美良田,可使關中一躍成為全國最富庶的地區。”
他又列舉了具體數量,在座之人無以不驚歎,秦王乃赦免其罪,渠成之後,還特意不計前嫌,為渠定名為鄭國渠。
復位第一戰,完美打贏。
緊接著,韓非入秦,得以再見同窗,不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