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形勢,讓景元帝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機感。
覺得裴煜和鎮國公府,已經威脅到了他的皇位。
必須先下手為強,將之除去。
不過,他的聖旨還未擬好發出,北蠻南越,西梁三國的國書就到了。
一起送到他面前的,還有裴煜的奏章。
三國都是一個意思,求和。
南越北蠻兩位皇帝,在國書上默契地甩鍋給西梁。
說是受了西梁帝的蠱惑和矇蔽,才會派兵和西梁軍一起攻打白虎關。
現在已經幡然悔悟,願意求和。
說是兩國的使者已經出發,不日即將到達望京,求見景元帝。
請大楚大國大量,放了自家的王子(公主),還有被俘虜的將士。
而西梁帝在國書上,則是大罵兩國陰險。
說西梁所做的一切,都是受兩國慫恿。
還說要痛改前非,決定與大楚結成同盟。
西梁以後一定會以大楚馬首是瞻,共同進退。
相比之下,南越北蠻雖是求和,言語之間,還是不卑不亢,顧及著國之體面。
西梁帝的口氣,卻是極盡諂媚,阿諛奉承,已經沒了尊嚴。
但是沒有辦法,經此一戰,西梁損兵折將,損失是最嚴重的。
他是真的怕,怕大楚揮軍西征,直接滅了西梁。
景元帝看著三國之間互相推諉,狗咬狗,心情稍稍好了一些。
再感受西梁帝那卑微的口氣,整個人都順暢了不少。
心裡想著,現在知道怕了?
想要求和了?晚了!
不打西梁,裴煜怎麼死?
不僅如此,只要裴煜不死,那接下來要打的就是南越北蠻。
還不死,那就接著打其他列國。
死了,他除去肉中刺,眼中釘!
不死,那就不斷地征戰。
裴煜不是戰神,有鳳女相助嗎?
那就讓他成為自己統一天下的棋子,累也要把他累死。
反正無論是哪種結局,自己都不虧。
所以,他絕對不會接受求和。
這場仗,是一定要打的。
而且,他不打算再剋扣裴煜的糧草,他會全力支援。
因為這樣,才能讓裴煜為自己肅清強敵,坐擁天下。
讓景元帝想通了,也有了更大的野心。
想到這裡,他躊躇滿志地開啟了裴煜的奏章。
看過之後,胸膛起伏,面色猙獰。
一把將桌案上的東西,全都掃落在地。
良久之後,對中書令吩咐。
之前兩份聖旨廢除銷燬,內容不得外傳。
重新擬旨,白虎關大捷,戰王及眾將士功不可沒!
即日凱旋迴京,論功行賞!
另命禮部,籌備四國和談事宜。
景元帝是咬著後槽牙說的這些話的,額頭的青筋暴露。
心中的怒火,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
但是,他不得不忍耐。
這一切,都是因為裴煜的奏章。
那上面一開始,只是對白虎關一戰的總結,中規中矩。
跟普通的戰報,沒有什麼區別。
但是後來話鋒一轉,裴煜寫道。
此次戰役能夠勝利,還要謝謝景元帝。
因為當日聖旨上,有這麼一句話。
說此次出征,萬事放權,相關事宜,戰王可自主調配。
所以裴煜出發前,除了從京郊大營,抽調了兩萬人馬。
還去了鎮國公府,以手中軍符,命令鎮國公祖孫遠赴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