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約**隊已經決定進入西伯利亞。”這是報紙上的一則巨大的標題。
“中國舉行國會選舉,進步黨人慘遭敗北,安福黨人取得勝利。”這是報紙的另一則標題。
“德軍在協約**隊的攻擊下撤出巴黎。”
“保加利亞發生兵變。”
“德國下一步是否會入侵西班牙?”
“德國潛艇繼續在大西洋肆虐。”
“‘約克’號和‘沙恩霍斯特’號正在伺機而動。”
“俄國內戰加劇,上百萬人流離失所。”
在這些令人觸目驚心的訊息旁邊,還附有地圖和照片。但此時,如果有人細心的觀察,就會發現,這位紳士的心思顯然並不在他手中的報紙上。
他的目光,時不時的總是瞄向遠方的港口。
此時,一艘巨大的懸掛有紅黃藍三色“人”字旗的中國海軍戰艦,正在港口進行著出海的準備。
這是一艘巨型戰艦,現在正在加裝著補給品,工人們正力圖使它的所有的補給品艙和彈藥艙達到飽和狀態。工人們在不斷地工作著,將它的冷藏庫裡裝滿鮮的肉類,往食品庫裡裝滿面粉和蔬菜,往油艙裡灌滿重油,往水櫃里加淡水。當然,要緊的是往彈藥艙裡裝炮彈。一輛喘著粗氣的蒸汽機車掛著一長列車箱停在了舷側,車上裝滿了巨大的十六英寸炮彈。艦上的起重機正搖搖晃晃地把一枚枚重達數百公斤、威力巨大的炮彈吊向空中,然後再徐徐降下,穿過一層層甲板,裝進水線下深處的彈藥艙。;
這時,一支中國海軍學員的隊伍沿著碼頭開了過來,他們顯然是來加強這艘戰艦的艦員隊伍。這是一支年青的隊伍。他們當中的一些人顯得非常年輕,幾乎可以說還是些孩。他們是剛剛獲得晉升的海軍學校的學生,對自己的身份和軍裝感到驕傲。整個隊伍顯得活潑、輕而自豪,在軍樂隊的前導下,他們向戰艦的舷梯開去。不久,軍樂隊停在舷梯旁繼續吹奏,而這隊年青人則以海軍特有的精確而整齊的步伐,沿著舷梯登上軍艦。隊伍來到艦尾甲板時,帶隊的軍官向在艦上檢閱他們的長官敬禮,報告他們這支隊伍的來到。當碼頭邊上的裝卸工作結束時,傳來一道命令,要隊伍面向艦橋。
碼頭上監督軍火裝卸的軍官喊道:“後一枚”
甲板上一位軍官應聲答道:“後一枚。”起重機搖搖晃晃地把後一枚閃著寒光的十六英寸炮彈送進了彈藥艙。原來在碼頭上忙碌著的一群群勤務人員和工人逐漸散去,軍樂隊一邊吹打著,一邊朝遠處的大門走去,樂聲漸漸消失,只剩下水兵們仍舊列隊站著。這時,一位外表顯威嚴而好動的美國海軍中將走到了艦橋上的擴音器跟前,開始了講話。
擴音器的聲音很大,但是對於那位遠在山頂的英國紳士來說,他想要聽清楚擴音器裡的聲音則是根本不可能的。
年青的水兵們聚精會神地聽著美國將軍的演講。他的講話聲透過擴音系統傳遍全艦。這位將軍首先對這些年青人到艦上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並向他們解釋說,他們是被特意選派來參加這艘戰艦的出征的。
為了能夠讓中國海軍能夠以大的戰鬥力打擊敵人,同時培訓出多的海軍作戰人員,美國人煞費苦心的為中國海軍設計了“一艘戰艦兩套人馬”的作戰方式,也就是一艘戰艦配備兩套人員,平時一隊休息、一隊執勤,這兩套人馬以肩章的不同,分別被稱為“金色隊”和“藍色隊”。平時訓練人休息的時候,戰艦則不休息;戰鬥的時候,也是兩支艦隊人員、一支艦隊。在戰鬥結束後,則“換人不換船”,戰艦回港後,原班人馬休整,另一班人馬上艦,幾天內立即出發。戰艦平均每三個月檢修一次。
根據中國海軍部的要求,為了儘可能多的培訓海軍作戰人員,中國海軍幾乎包攬了英國海軍的各項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