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兼跪接了文告,趙武又補充說:“做著這件事,意味著你已經正式成為我的侍從,你將獲得一份俸祿。我家武士俸祿足夠優厚,用這份俸祿供養你父親的家眷,足足有餘了,所以,別擔心自己養不活她們。”
博兼默默離開丘頂,來到城門口展開文稿。由前任領主的兒子來宣讀這份文稿,正合適。“皇天在上,后土於下:博野之地即為我民,當從今年起履行庶民之義務。晉國執政府第一執政,依據寡君授予的權力,下令博野之民自今日起,支付軍賦。諭令:博野之地,五丁抽一。凡被選中的丁壯,今年本家無需繳納賦稅。依律:從軍者除免於賦稅外,尚享受相應薪酬,繳獲物則三成歸己,他人不得從中抽取任何費用。
(晉國)軍制:車士享受十畝之地出產的供養;騎士為八畝;武士五畝;徒步步卒兩畝,凡達到晉國士卒標準的博野之民,依所達到的品級,享受相應供養。然,地有不同,晉國十畝地的出產,用博野之地的出產度量,事出不公,為此,特規定:十畝之地供奉,等同祿米十五石;兩畝之地供養,等同祿米三石,以此類推。”
博兼讀到這裡,略作停頓,因為他也弄不懂啥意思。旁邊的晉國傳令官立刻大聲解釋:“這就是說:在我晉國當兵,是有俸祿的,每一級士兵享受相應祿米,你能達到什麼標準,享受什麼樣的俸祿……咦,這諭令是給你們宣佈的,所以真囉嗦,在我們晉國,一句話的事情,在這裡說了那麼多,你們還是不懂。”
在晉國當兵有錢拿,博兼吸了口氣,繼續讀:“(晉國)軍制:車士需自帶戰車一乘,車五人,長兵三柄,弓……;騎士……;武士……;若自己無能力配置武器鎧甲,可從武庫領取制式軍械,武庫以市面價格發售給個人,而後採取記賬方式每月從個人俸祿中扣減……(晉國)軍制:各級武士、士卒篩選標準如下……”
這份文告由博兼來誦讀,不大不小正合適。博兼誦讀到這兒,臺底下已經圍了一大群不怯生的人竊竊私語,隨著文告描述的越來越清晰,臺下的人直接問:“少主,這是真的嗎?當兵還給錢?從武庫領武器不用歸還,用俸祿抵償?”博兼趕緊停下了宣讀,緊張地辯白:“別,我現在不是什麼少主,就一質子。”
稍作停頓,見到晉軍傳令官光是冷眼旁觀,沒有制止的意圖,博兼趕緊解釋:“我早聽說晉國開始給官吏發放俸祿,想必他們給武士、士卒也發放祿米……你們以後只管叫我博兼,嗯,叫博野兼,也成,千萬別提少主的話。自今日起,我們都是晉人了。知道麼,我父親生前夢寐以求的安全感,在他臨死那一刻他得到了,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獲得的。從此我們安全了,天下間恐怕再沒人敢侵犯我們了。”
博兼的意思是:別叫我少主了,我父親以生命作代價,換取了我們現在的待遇,你們這一亂叫,父親的犧牲白費了。當然了,你們亂叫之後,還會以晉人的身份生活下去,而我就成了別人的眼中釘,活不成了。
可惜,圍攏在博兼身邊的多是鄉農,沒那麼高深的智慧,博兼的暗示他們無法理解,猶自開口詢問:“少主,我們博野那裡還有適合當兵的壯勞力,幾次戰爭後,沒剩下什麼了?”
要的就是博兼無人。博野城丘頂,趙武揹著手,居高臨下眺望著城門。博野城市小站在丘頂城主府邸,一眼可以看到整個城市的景象,這大約是春秋時代流行此類建築的原因,居高臨下,總有一種“一覽天下小”的心理。
“博野現在大約蒐羅不出多少合格的兵員吧?”趙武看著博兼的動作,微笑著說:“但博兼身為少主,老領主總會為他留下幾名侍從。博兼領命召集百姓,挑選合格士兵,任務沒完成,面子上不好看,最後,他定會把自己的侍從拿來充數,那我們就按標準挑選。博野剩下的人裡,挑不出合格兵員,正好,我沒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