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廣一路正在快速進軍,他必須儘快解決衛青。
趙信對漢軍太瞭解了。遠遁漠北,以逸待勞,是他對付漢軍的基本戰術。其次,漢軍的弓弩雖然強勁,但並非沒有缺點。漢軍千里行軍,除了糧食短缺以外,弩箭同樣短缺,無法獲得補給,弩箭用一支少一支。
“只要儘量消耗漢軍的弩箭,沒有弩箭的漢軍,將被迫近身肉搏。”
趙信面對裝備精良的漢軍,選擇的是用人命和戰馬去消耗漢軍的弩箭。
匈奴輕騎兵仍然一批接著一批衝擊漢軍車陣,在接近車陣後調轉戰馬的方向,避開車陣。每一次衝擊都吸引漢軍的弓弩手箭弩齊發。
漢軍的弩箭以萬為單位快速消耗。
“趙信對我們太過了解,他的叛變對我們大漢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衛青統帥騎兵,在觀察整個戰場。叛將趙信的戰術給衛青造成不小的麻煩。
匈奴和漢帝國都在互相利用對方的降將。匈奴利用漢帝國的降將獲悉漢軍的作戰方式、邊塞佈防,漢帝國利用匈奴降將獲悉大漠的地形、匈奴王庭的位置。
匈奴人趙信投靠漢帝國,後又回到匈奴,同時熟悉匈奴和漢軍的作戰方式,他出任匈奴單于的軍師,無疑增加了漢帝國取勝的難度。
如果不是趙信的建議,匈奴單于很有可能還會選擇在漠南決戰,漢軍的補給線不至於如此之長。
現在趙信故意消耗漢軍的弩箭,導致漢軍弩箭消耗巨大。
趙信在逼迫衛青使用漢軍騎兵與匈奴騎兵近身肉搏。匈奴騎兵數量眾多,近身肉搏對匈奴騎兵有優勢。
除此以外,匈奴騎兵中還有不少擅長騎射的匈奴射鵰手,以及最精銳的單于護衛。
“繼續這樣下去,我們的弩箭很快消耗一空。衛青還在等待時機。”
隴西領主徐鳳年統帥隴西貴族征服半個涼州,成為無冕的西涼王,他的年紀雖然與楚天差不多,都是少壯派的諸侯,但他五年時間都在征戰,久歷沙場,自然可以看出衛青在等待時機。
時機可能會到來,也可能不會到來。
如果等不到合適的時機,漢軍騎兵只能上前和匈奴騎兵肉搏。
王彥章握著百斤鐵槍,焦躁不安,沒有衛青的命令,他不能立即衝上去與匈奴廝殺。
李虎率領北周府兵,耐心地等待領主徐鳳年的命令。
除了隴西的騎兵,還有劉備勢力的軍師陳溪,跟隨衛青出陣。
關羽臨時統帥一隊幽州突騎,拖著青龍偃月刀,可斬上百匈奴。以及投效劉備麾下的突厥王子阿史那社爾,統帥一隊突厥精銳輕騎兵,與匈奴爭鋒。
韓世忠只有五千荊州騎兵,相比之下相對弱勢,他被衛青用以充當預備隊。
韓世忠意識到因為趙信針對漢軍的戰術奏效,匈奴處於絕對的主動,而漢軍相對被動。
“所有弓弩手分為五批,輪流射擊,節省弩箭!”
主持車陣的大將潘美髮覺匈奴的意圖,如果匈奴每次衝擊車壘,漢軍都使用大量弩箭,不出一兩日,漢軍的弩箭就會消耗一空。
潘美將弓弩手分為五組,輪流攢射,只要將匈奴擊退即可,不追求射殺最多的匈奴騎兵。
因為潘美做出調整,漢軍的弩箭消耗量變為五分之一,便可以擋住匈奴對車陣的持續騷擾。
“漢軍已經發現我們的意圖,加大攻擊力度!”
趙信指揮更多的匈奴騎兵前赴後繼撲向漢軍營地,破壞潘美的計劃。這也意味著,要死更多的匈奴,才能消耗漢軍更多弩箭。
越來越多匈奴騎兵持續對漢軍車壘衝擊,已經有匈奴騎兵殺至兵車前方,被長矛所阻擋,弓弩手射殺試圖破壞兵車的匈奴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