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書說到楊六郎親手處決村上天皇意外觸發了各個國家歷史名將的亂入。一時之間,風雲變色,天地為之震撼!
蒙古的成吉思汗,這位被譽為“一代天驕”的草原霸主,率領著他那無敵的鐵騎,從草原深處疾馳而來;南海的哥倫布,這位發現新大陸的探險家,駕馭著他的帆船,穿越重洋,帶著他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慾望,踏上了這片陌生的土地;而來自日本的織田信長,則以其果敢、智謀和冷酷無情著稱於世,他帶領著大批精銳武士,如旋風般席捲而來。
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楊六郎立刻意識到難度升級了。如果不能儘快收服這些歷史名將,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時代的璀璨星辰,擁有著無與倫比的戰鬥力和智慧。稍有不慎,自己便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此時此刻,楊六郎心中已然有了決斷。他深知當前局勢錯綜複雜,但他必須果斷地採取行動。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首先將目標鎖定在織田信長身上。
誠然,蒙古的成吉思汗確實強大無比,但幸運的是,嶽勝以及邊關二十四將堅守陣地,他們的實力不容小覷。雖說無法保證一定能夠戰勝敵人,但守住國土應當不成問題。至於南海方向,情況同樣樂觀。大郎、四郎和三郎並未撤軍,他們依然堅守崗位,與此同時,小梁王麾下也是人才輩出,可以有效抵禦來自哥倫布的海上威脅。
在這風起雲湧之際,楊六郎深知自己肩負著重大使命。
至於織田信長嘛,他覺得根本就不足為懼。畢竟,在織田信長的手底下,必定會有一個被稱為豐臣秀吉的傢伙存在。而且呢,這個豐臣秀吉啊,他自己又有一個叫德川家康的部下。嘿呀!這三個人物啊,那可是在日本歷史上聲名顯赫啊!他們成功地實現了權力的更迭交替。具體來說呢,織田信長就像是那個尋找水井的人,豐臣秀吉則恰似挖掘水井的人,而德川家康呢,則如同享受井水的人。只要巧妙地利用好他們內心那種不斷攀爬、向上進取的野心慾望,完全能夠從其內部將他們徹底瓦解崩潰。
更何況日本的戰爭往往難以發展成大規模作戰,例如幕府混戰時期,其規模簡直無法與同一時期中國動輒數十萬大軍參與的戰役相比擬。那種場面給人的感覺更像是兩個小村莊之間發生的小規模鬥毆,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大型戰爭。畢竟,要想引發一場大規模的戰爭,需要眾多因素相互作用並達到一定程度才行,但顯然日本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和能力。
想到此,楊六郎更加有信心了。他要繼續狠狠的羞辱日本。聽說日本天皇的皇后帶著天皇的皇子已經跑到織田信長那裡了,那就發兵大阪,這次讓蒙古士兵做先鋒。正好驗證一下蒙古士兵的實力。
說幹就幹!此次所率之三萬七千大軍中,有兩千名蒙古士卒赫然在列。這些來自草原的兒郎們自幼便與馬匹為伴、於馬背成長,其騎射技藝之精湛,自是非同凡響。未幾,他們已然裝備齊整——胯下騎著雄健的戰馬,手中握持著鋒利的箭矢,充當起宋軍的前鋒,氣勢如虹地向著大阪疾馳而去。
大阪作為織田信長的根據地,已經被他用心經營了很長時間。這裡不僅儲存著大量的糧草,可以滿足長時間的供應需求;城牆高大堅固,易守難攻;而且擁有充足計程車兵來源,隨時可以招募到優秀的戰士補充兵力。整個城市猶如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展現出強大的實力和深厚的底蘊。無論是在軍事防禦還是資源儲備方面,大阪都具備了無與倫比的優勢,成為了織田信長最為可靠的後方基地。
然而,那兩千名蒙古士兵可絕非等閒之輩!他們身經百戰、訓練有素,胯下的戰馬更是矯健敏捷。只見他們風馳電掣般地衝向城牆,眨眼間便抵達城前。緊接著,一陣密集的箭雨如蝗蟲過境般射向城中,隨後迅速撤離。這種戰術乃是蒙古人慣用的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