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軒:“現在社會變了,人們的愛情觀發生了變化,愛情模式也在發生變化。”希希:“那麼這些變化是好還是壞呢?”軒軒:“社會總是進步向前發展的,主流是好的,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負面的東西。”
希希:“個體的成長過程就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小單元,社會是由無數個小單元組成的整體,必然會反映出個體的成長過程。”軒軒:“所以社會與我們的個人成長道理是一樣的,總是在磨難中不斷地前進,有時甚至需要脫胎換骨的改變,才能重現生機。”
希希:“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人們的精神生活也就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愛情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就會出現變化。”軒軒:“過去人們吃不飽穿不暖,組建的家庭就相對穩定,也就壓制了對愛情的個性化要求。”
希希:“對呀,哪有餓著肚子去追求的呀,都想著掙錢滿足吃飯穿衣的問題。”軒軒:“哈哈,就像我一樣,三年疫情被壓得幾乎沒有生存空間,好轉些才能在這樣的平臺消費尋找感覺。”
希希:“這麼說我們的相識還託了疫情的福,沒有這樣的隔世三年,我們的相遇還是個未知數。”軒軒:“所以《道德經》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希希:“福禍相依在情緣轉化方面也是一樣的,兩人分手不一定是壞事,往往是新生的開始。”軒軒:“這需要不斷地嘗試才有可能獲得。”希希:“所以當代人的戀愛觀出現了輕貞潔重情感的變化。”
軒軒:“是呀,以前的婚姻觀,人們對貞潔是特別看重的,尤其是女人的初夜,對於婚姻能否幸福至關重要。”希希:“其實從男女的生理特點來講,這對女人是不公平的。”
軒軒:“是這樣的,男人可以毫無顧忌,但被拋棄的女人往往就不會得到幸福的婚姻。”希希:“從本質來講,貞潔不僅僅體現在身體上,還表現在情感上,一個女人的身體失貞並不代表情感失貞。”
軒軒:“哦,這個道理還是蠻有人情味的,那什麼是情感貞潔呢?”希希:“簡單理解就是對感情的專一度,看這個女人會不會一心一意地對待那個男人,在情感上是純淨的沒有汙點。”
軒軒:“那這個女人如果已經談過戀愛並付出過情感,是不是就失去了情感貞潔?”希希:“這要看這個女人是不是真正得到過,有得到才有失去。”
軒軒:“這個道理好深奧,不太明白呀。”希希:“比如我與你之間互送禮物,我給你一支筆,你送我一束花,筆我失去了,花我得到啦!”
軒軒:“哦,這我明白了,情感也一樣,你給了我,我也給了你,才算失去。”希希:“是呀,就是這個道理,有得到才有失去。”
軒軒:“如果我偷走了你的情感呢?”希希:“哪有平白無故被你偷的呀!”軒軒:“對對,我必然要有付出才能偷的到。”
軒軒:“如果我們彼此付出了情感,最終還是要分手,那樣你是否就失去了情感貞潔?”希希:“沒有得到又回來啦!”
軒軒:“哦,有得到才有失去,你這邏輯好厲害,但我怎麼感覺你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呀!”希希:“只有在我們分手後,還對你念念不忘才算是失去,也就是送出去的情感還沒有收回來。”
軒軒:“哦,假如我提出要與你分手,你會怎樣?”希希:“你都不珍惜,我何必對你念念不忘呢?”
軒軒:“假如你提出要與我分手呢?”希希:“這要問問你自己哦。”軒軒:“也是,你都不珍惜我,我自然要收回情感,去找珍惜我的人。”
希希:“哈哈,你真的捨得嗎?”軒軒:“不捨得呀!”希希:“我們都不會那樣做,都心甘情願為對方失去情感貞潔。”軒軒:“這樣的失去也就是獲得了對方的情感貞潔。”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