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邊境挑釁乃至大打的公開訊號。
果然,“要綱”出臺不到二十天,諾門罕便出事了。
燕子
諾門罕在蒙語中的意思是和平,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諾門罕的對峙並沒有發展到劍拔弩張的程度。
在諾門罕巡邏的“滿洲國”部隊是興安北警備軍,這是一支由蒙古族士兵組成的偽軍。不管內蒙古還是蒙古,左右都是蒙古人,皆奉成吉思汗為老祖宗,所以當蒙古邊防軍過河放牧時,北警備軍一般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不十分較真,可當貢布扎布換防上來,情況就不一樣了。
貢布扎布只是箇中尉騎兵連長,不過此君來頭不小,乃是北警備軍司令烏爾金中將的女婿。因為有這麼一個背景和靠山,他一向目空一切,很把自己當個人物。
1939年5月4日,蒙古邊防軍計程車兵照常趕著馬群過來放牧,旁若無人的樣子頓時把貢布扎布給惹火了:怎麼沒人攔著,鬧鐘、公雞都下崗了?
貢布扎布二話不說,下令朝正在過河的人馬開槍。蒙古兵措手不及,丟下馬群扭頭就跑,一名少尉軍官和士兵被俘虜。
蒙古邊防軍的指揮官一聽大怒,當即率兵過河反擊。騎兵們你衝過來,我衝過去,越衝越上火,這下成了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1939年5月12日,北警備軍向海拉爾的關東軍特務機關報告,說戰鬥已上升到團規模,總計有700名蒙古騎兵過河襲擊,並佔領了邊防哨所。
機關一調查,蒙古騎兵的確再次過河,但並沒有所稱的700人,不過才60人左右。很明顯,這是偽軍在變著法請求“皇軍”上場助陣。
對諾門罕事件的處理,海拉爾特務機關內部也存在分歧。有人建議:“諾門罕這個地方一向平靜,又無任何軍事價值,沒有小題大做的必要……”
有沒有必要,也不是咱們說了算,海拉爾特務機關長未予理會,他將警備軍的報告整理後,直接送呈第23師團處理。
1939年5月13日,第23師團長小松原收到了報告,當時他正召集部下們開會,會議的主旨就是研究貫徹關東軍總部下發的“要綱”。列席會議的還有參謀本部的稻田正純等人,他們在海拉爾是為了蒐集對蘇作戰的情報,以便充實乙案內容。
看完報告,小松原等人皆喜出望外:說要落實上級精神,這不正用得上嗎?
“要綱”上說,師團長可以自行劃定國境線。小松原就把“滿洲國”與蒙古的疆界劃在了哈拉哈河中線,以此作為標準,蒙古軍毫無疑問屬於“侵入國境”,完全可以動用武力解決。
小松原即將派出的是搜尋隊。搜尋隊由騎兵和輕型坦克組成,相當於一個合成化的騎兵聯隊,此前搜尋隊曾在諾門罕進行過偵察,對地形比較熟悉。
小松原從搜尋隊撥出一部分騎兵,加上北警備軍的一個騎兵團,總共集合了700名騎兵,另外還配屬了半個大隊的日軍步兵,從而組成搜尋支隊。為了保密,搜尋支隊於13日晚坐上汽車,悄悄地向諾門罕進發。
儘管知道上級一定會同意,小松原在部署完後還是作了彙報。
按照辻政信後來的記述,當關東軍司令部接到小松原的緊急電報時,參謀們沒人知道諾門罕的地名,他們瞪大眼睛,用放大鏡才在邊境附近找到了諾門罕。
諾門罕在地圖上小到必須用放大鏡去查,這或許是真的,但要說辻政信、服部這些人事前都不知道諾門罕,那基本上就是在欺騙外行了。
且不說辻政信曾親自到諾門罕進行過詳細考察,就說公開的新聞報道,日本報紙從1939年1月開始,便曾不止一次地對西部“滿”蒙邊境的糾紛進行過報道。關東軍的幕僚,以辻政信為最,全跟工蟻似的勤勞,他們怎麼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