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章 更新迭代 關於奈米蟲的一些暢想

控奈米蟲將附帶“無視干擾”的特性。

以前的奈米蟲幾乎只能在生物體表精確活動,入土或者入水也不能太深。

因為女媧所使用的多波段指令方式,雖然能確保絕大多數命令能夠被受控奈米蟲接受,但是一旦奈米蟲離開女媧太遠或者通訊距離內遮擋物太多,有時候奈米蟲就會“失聯”,雖然還有第二種類似螞蟻“蟲蟲相傳”的命令傳遞方式,但總歸是效率變低了。

所以以前的奈米蟲群主要分為兩個派系。

一種是金屬奈米蟲或者說是機械奈米蟲,主要活動在地表或者地下淺層位置,受控距離隨著使用的訊號發射波段不同距離也不同。

但是距離女媧不能太遠,一般都在一公里以內。

為了補充中繼能力和遠距離行動能力,雷權不得不開發了很多型號的機器人,以作為女媧的“訊號中繼站”來執行離女媧太遠的任務。

所以,看似雷權很多手段很厲害,但是他的奈米蟲群想要發展就會變得困難重重。

每生產一定數量的奈米蟲,就不得不配給一個女媧的複製體來作為指揮中樞。

雷權目前主要的指揮中樞也就兩個,一個安置在新別墅的中央管道里,另一個還遠在20公里左右的救生艙墜落坑裡。

其實跟雷權在一起的女媧才是分身,而墜落坑裡面的才是本體。

,!

但是在機器的世界裡,就是一個達者為先,誰強誰就是本體。

不這樣的話,改造486 586晶片豈不是比造新的i9 i7系列晶片更划算?

第二種奈米蟲是生物奈米蟲,也可稱之為生物化學奈米蟲。

生化奈米蟲一般在人體或生物體記憶體在,結構更復雜,體型更大,因為它們是雙工操控模式。

雙工模式即意味著生化奈米蟲具有兩種受控命令模式。

一種模式跟機械奈米蟲類似,不多表述,而另一種模式為自由行動模式。

生化奈米蟲雖然因為人類體表面板能夠抵抗大多數訊號而導致幾乎不受女媧控制,但是它們也有很多優點。

這一派系的奈米蟲,研究之初就是作為一種能代替病毒和細菌的受控機械體來處理人類體內的很多疑難雜症。

控制它們的方式一開始也是各種波段的無線訊號,但是雷權和他的團隊發現,這些奈米蟲在體表還能很好的執行任務,但在人體內就開始變得不受控了。

原因就是人體內的水能隔絕絕大多數的電磁波。

但雷權團隊並沒有放棄研究,而是從生物學角度來開始研究新型奈米蟲,這波叫以生物打敗生物。

研究結果證明,純粹的走生物路線的話,新型奈米蟲就是一種人造病毒罷了,最多算是人造益生菌。

因為生物化學的複雜性,導致了人體內構成成分的複雜性。

單純靠化學外殼來製造奈米蟲的話,並不能保證其穩定性,弄不好還會產生一些莫名的變化,比如一個蛋白質外殼的奈米蟲在實驗中突變成了一個蛋白質吞噬者,還不到5分鐘,這個人造生物就變成了一個蛋白質構成的大胖子,然後彭的一聲解離了。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大多數奈米機器人存活,但是並沒有達到預期的可控性大規模繁殖。

少數奈米機器人被人體內的各種結構防禦、破壞、降解。

極少數奈米機器人發生變異,或者更強,或者更可怕,但都不受控制,有點像癌症。

怎樣能讓生物奈米蟲既受控制又能大規模無害繁衍呢?

答案是賦予它們智力和壽命。

就像放狗咬人一樣,怎樣保證狗即能咬人,還只能咬一次?

答案是給狗嘴裡裝上觸發電擊裝置,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