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千里迢迢趕往齊魯之地,其最為重要的一個目的便是效仿上古先賢舉行封禪大典。
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曰禪。
所謂封禪實際上便是向天地闡述自己的功績,從而達到安定民心,穩固國祚氣運的目的。
早在遠古時期,三皇五帝大都在泰山舉行過封禪,而自夏朝之後不知因何緣故便再沒有過浩大的祭祀儀式。
如今嬴政一統天下,自認功過三皇德高五帝,這方面自然也不能落於人後。
若是大典可以順利進行,不僅可在史書上留下濃重的一筆,更能安撫民心,讓所有人都看看究竟誰才是天下之主!
然而想要舉行封禪卻是沒那麼容易,畢竟已經過去了上千年,當初三皇舉行封禪的具體流程方法也早已消散於時光長河之中。
嬴政讓人查閱了大量古籍都沒能取得太大收穫,就如同那段歷史憑空消失了一般。
經過一番商議,最終決定召集齊魯之地才學深厚的大家共同進行商討,而在做文學方面儒家自然是首屈一指。
隨即嬴政便是派遣丞相李斯親自前往小聖賢莊傳召,讓眾多大儒與儒宗皆是聚於泰山,令其可以拿出一個章程。
對於皇帝的命令,儒家自然不能違抗,隨即掌門人伏念便帶著顏路、張良以及十幾名大儒一同前往,甚至就連隱居已久的荀夫子都被請了出來。
可惜有餘太過久遠,哪怕是荀夫子這般人物對於數千年前的祭典也知之甚少,無奈之下嬴政只得放棄原本的繁瑣禮儀。
既然他已經成為了自古以來的第一位皇帝,不妨做的徹底一些,既然規矩丟了,那自己再重新立一番便是!
後有記載:始皇帝遂自定禮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陽登山。於岱頂行登封禮,立石頌德!
半月之後,通往泰山之巔的棧道修建完成,在所有人的注視下,身著玄色冕服的嬴政攜著天子劍,順著階梯一步步踏上山頂。
葉觴作為大秦國師則是與之隨行,不知不覺中二人便已登頂山峰,目光眺望之處盡是雲煙翻騰。
飛禽走獸皆於下方俯首,整個人彷彿凌駕於萬物之上。一時間嬴政也不由的心神盪漾,居高臨下方才能一睹世間真容。
隨後便是開口道:“朕,始皇帝嬴政,今日登臨泰山之巔,昭告天地神邸,行封禪大典!”
話音落下,便是抬手將桌案上的玉珏拿起,扔到了一尊巨大的青銅爐鼎之中!
霎時間,大鼎便是燃起炙熱火焰,火光迸射足有半丈有餘。
這時,一旁的葉觴取出祭文,開口誦讀道:“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初並天下,罔不賓服。
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從臣思跡,本原事業,只頌功德。治道執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
隨著祭辭誦出天地有感,無形之中奇異的波動盪漾開來,一股耀眼光華自巨鼎之中沖天而起,化作數近乎實質般的圓柱狀直入雲霄。
隨著強大能量的不斷激盪,蒼穹之上竟是緩緩浮現出巨大旋渦之狀,連線這光柱的頂端,乍一看去好似即將開啟的通天之門一般。
如此神異之景,讓所有人都為之驚歎,那無形之中浮動的韻律好似天地的低吟,又像是冥冥之中的法則在回應著皇帝的誠意。
看到這一幕異象,下方的荀夫子亦是面帶驚訝之色,隨即回過神來,心頭輕嘆道:“果真是天命所歸嘛……”
與此同時,距離泰山數千裡之遙的一片人土地上,同樣有著一座巍峨的山巒聳立著。
此山險峻而高絕,盛開著奇異的花草,卻又意外的有著一種平和寧靜的感覺,仿如世外桃源,其名為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