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揮了揮手,「你老子當年也沒少打官腔。但是有一個問題,你有沒有想到過?在這三十年間,社會的財富分配到底處於怎麼的一個程序中,權力的尋租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監察部該如何公正地去對待這一現象?」
接受顧憲章的建議,聯投決定試嘗與媒體建立一種新地關係。
一旦省裡有意識的在某種程度放開對媒體報導楊天華案的控制,新聞界挖掘醜聞的熱情,很快就會讓聯投感受到考驗是怎麼回事。
聯投需要與媒體建立一種新的關係。
在此之前,聯投一直很重視與媒體的關係(如《新經濟週刊》、《經濟觀察》等媒體都與聯投有著密切的聯絡),總部所屬的公共關係部由薰事長室直接領導,但是林泉本人卻是極力避免接觸媒體的,也避免讓媒體對聯投進行直接的報導,無法是貶意的,還是褒意的,只要聯投能夠控制,都會竭力避免。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一直與聯投有密切合作的記者、編輯甚至以為聯投的執行人心裡有某種病態的偏執,有著對新聞界奇特的戒備。
在楊天華案立案後的第五天,《新經濟週刊》的記者張婧接到聯投薰事長室的通知:林泉將在這週末在靜海大學有一場經濟學演講,不僅林泉的演講稿由新經濟週刊整理刊發,演講後,可以安排新經濟週刊兩小時的獨家專訪。
這次演講,是林泉離開靜海大學一年之後,首次在靜海大學做的經濟學演講,所演講的也是當前國人所關注的房地產問題,張婧在演講開始之前才見到林泉,這是她第一次見到林泉,她驚訝的發現一個與自己的想像中完全不同的林泉,她在隨後發表於《新經濟週刊》的專訪中寫道:「我不想隱瞞這一點,學識與才智所散發出來的光芒,要比他儒雅英俊外表所散發出來的光芒強烈,他的聲音悅耳動聽,他的措辭簡潔有力,充滿智慧與人情味,聽眾反應熱烈,只是他出色的演講抓住第一個聽眾的心,但是隻要他稍一停頓,聽眾絕不會吝嗇他們的掌聲……」當然,為了給進一步公眾留下平易近人的印象,在演講之後,林泉選擇大學生隨時都會出入的場所,在靜海大學的圖書館接受張婧的專訪,針對媒體對楊瑩在聯投獲得高薪的置疑,林泉說道:「媒體報導之前,需要對聯投的薪資結構與水平做一個調查,需要對楊瑩本人的能力做一個調查,聯投不可能因為楊瑩是楊天華的女兒,而額外設定一個低的薪資水準……」《新經濟週刊》刊登對聯投的薪資結構調查,聯投基層的薪資水平,要超過行業水平的60%,到了楊瑩所位的二級主管這一階層,超過行業水平的50%,林泉在專訪裡,沒有掩飾他對當前聯投薪資結構的不滿:「薪資結構間的巨大空間,表明巨大的分配差距,聯投一直努力削減管理者的薪資,增加基層員工的收入……」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