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南方軍士氣如虹、勢如破竹,一路高奏凱歌!
在李德邦卓越的指揮才能引領之下,他們猶如猛虎下山一般,一路向東挺進,接連攻克懷化、邵陽以及婁底等戰略要地。
如今,這些原本繁華熱鬧的地方,除了一小部分頑固不化的地主還在負隅頑抗之外,再也難覓其他任何有組織性的反抗勢力存在。
遙想當年太平天國運動風起雲湧之際,這片土地歷經戰火洗禮,生靈塗炭,百姓們飽受戰亂之苦,死傷無數。
一波又一波的戰爭浪潮席捲而過,使得這一區域的人口急劇減少。尤其是兩廣、鄂豫皖等地,更是人口凋零,十室九空。
正因如此,放眼整個廣袤的南方大地,除了個別分散的幾支小規模清軍軍隊尚在勉力支撐外,已然再無能夠與革命軍正面抗衡的強大勢力。
而那唯一一支堪稱勁旅的長江水師,此刻正屯駐於武漢、洞庭湖以及荊州一帶,據險固守,暫時無法對南方軍構成實質性威脅。
再說那馮子材所部,由於受到鮑超的頑強阻擊,一時之間也是難以突破防線;至於丁汝昌,他如今龜縮城中,竟然連城門都不敢輕易踏出一步;
而劉銘傳也率領著殘兵敗將匆匆趕赴天津,忙於處理棘手的天津教案事宜去了。
什麼是天津教案。
清朝同治九年年間(1870年),天津發生了一起震驚中外的教案,即天津教案。
這一事件源於法國天主教在天津的宣教活動及其引發的民眾不滿。
法國傳教士在天津建造教堂時,拆除了原有的宗教活動場所和民房,導致許多百姓流離失所。
此外,教會還網羅了一批地痞惡霸為教徒,欺壓百姓,使得民眾對教會的不滿日益加深。
1870年五月端午前後,天津法國天主教仁慈堂所收養的中國幼孩因病毒流行,突然大批死亡,且葬儀草率,屍體暴露,引起了民眾的極大憤慨。
有傳言稱,這些孩子是被教堂虐殺或用於邪術,使得民情洶洶,對教堂的懷疑與憤怒達到了頂點。
1870年6月21日,天津知縣劉傑與拐犯到望海樓教堂對質,教堂門前聚集的民眾與教徒發生衝突。
法國駐津領事豐大業到場後,向劉傑開槍,打傷其隨從,激起了天津民眾極大憤慨。
隨後,民眾群起攻擊教堂,引發了火燒望海樓”教案這場大規模的中國民眾自發地反抗帝國主義壓迫的鬥爭。
在衝突中,法國領事豐大業及其隨從被打死,望海樓教堂、仁慈堂及法商開辦的富昌洋行被拆毀焚燒。
同時,英、美教堂也遭到波及,成為池魚之殃。事後查明,紛亂之中遇害者有20名外國人(包括10名修女、2名神父等)和30多名中國信徒,多數房屋被燒燬。
天津教案發生後,法、英、美、俄、普、比、西七國聯銜向清政府提出抗議,並調集軍艦至大沽口進行威脅。
清政府面對列強的強大壓力,不得不採取妥協態度,對內鎮壓,對外賠償。
清政府處死了參與教案的16名中國人,緩刑4人,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革職充軍。
同時,清政府還派崇厚去法國謝罪,並向各國賠銀49萬兩。
這一處理結果,雖然暫時平息了列強的怒火,但無疑加深了清政府的內外危機,也引發了國內民眾對清政府軟弱無能的不滿。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們深刻認識到腐朽無能的清政府已病入膏肓、無藥可救,其滅亡已是大勢所趨。
在這種背景下,整個山東地區猶如被點燃的火藥桶一般,起義軍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數量多得令人咋舌。
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