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安的科技學院內,姚媚兒這位對科學充滿狂熱的研究者,正全神貫注地操作著她最新發明的機器。
這臺機器的設計簡潔而巧妙,它的核心功能是將資訊轉化為可以透過電訊號傳輸的二進位制程式碼。
機器的主體是一個堅固的機箱,透過一系列精密的齒輪和機械裝置,連線到一個由電力驅動的繪圖裝置上。
這支特殊的筆能夠不斷地吸取墨汁,根據按鍵時間的長短,畫出長短不一的橫線,從而形成五位的二進位制數字——短橫代表“0”,長橫代表“1”。
為了將漢字資訊編碼,姚媚兒與一群研究漢字的學者合作,利用《說文解字》和現代漢字研究,整理出了一套常用的幾百個漢字。
他們將這些漢字根據偏旁部首進行分類,並設計了一套編碼系統,其中每組三位的二進位制數可以代表一個特定的漢字。
為了便於查閱,還專門編制了一本詞典,以便將二進位制程式碼轉換回漢字。
今天,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姚媚兒將測試這臺機器的可行性。
她早已與城外十里處的分院約定好了傳輸內容,準備進行一次遠端的資訊傳遞實驗。
在場的助手們緊張而興奮,他們知道,如果這次實驗成功,將標誌著中國在資訊傳輸技術上的一個巨大飛躍。
姚媚兒深吸一口氣,開始了操作。
她的手指在按鍵上輕輕敲擊,筆尖在紙上留下了清晰的墨跡,每一筆都代表著一個個二進位制數字,這些數字將組成一段預定的資訊。
隨著機器的運轉,一張充滿橫線的紙逐漸完成。
姚媚兒小心翼翼地將這張紙放入一個特製的傳輸裝置中,這個裝置將透過一系列的訊號塔,將資訊傳遞到城外的分院。
所有人都屏息以待,希望分院能夠準確接收並解碼這段資訊,從而驗證這臺機器的實用價值。
而在城外那座略顯寧靜的分院之中,同樣擺放著這麼一臺神秘的機器。
在它旁邊的另一臺機器裡,有人小心翼翼地放入了一張潔白如雪的紙張。
這臺機器內部複雜精妙的結構,透過電訊號精確地控制著一個小小的開關。
這個開關可不簡單,當它啟動時,不僅能指揮一支精巧的筆在紙上穩穩地畫出筆直的橫線,同時還掌控著下方那個負責移動白紙的機械裝置。
每當開關被觸發一次,白紙便會精準地移動一段特定的距離。
更為神奇的是,一系列緊密咬合的齒輪巧妙地協同工作,使得白紙每呈現出三組數字之後,就會自動摺疊並迅速復位,接著開啟全新一輪的迴圈。
這樣一來,每一行所形成的圖案和排列方式恰好對應著一個完整的漢字。
就在這時,馬岱邁著輕快的步伐走進了科技學院。
他徑直走到這臺機器背後,靜靜地凝視著那張不斷變化的紙張。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個由零和一組成的二進位制程式碼逐漸在紙上顯現出來。
看到這些密密麻麻卻又井然有序的符號,馬岱的內心湧動起難以言喻的喜悅之情——困擾眾人許久的遠端通訊難題,如今終於找到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聽說在成都科技學院,那裡的科學院正全力以赴地研製一種新型的傳聲筒呢。他們打算將紙筒連線傳音的基本原理應用到電報傳播當中,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相信要不了多久,我們就能擁有真正意義上能夠傳遞聲音的電話啦!"
馬岱一邊在心裡默默思忖著,一邊目不轉睛地盯著眼前的機器。
只見那臺機器不知疲倦地運轉著,最終在發出一串全部都是一的特殊訊號後,緩緩停止了下來。
很顯然,這次的資料傳輸已然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