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馬岱驚聞東捻竟然也決定投身於他們的革命大軍時,他毫不猶豫地下達了一道指令:“立刻傳令給李德邦,讓他火速發兵前往貴州,以盛大的儀式迎接我們革命軍的這位嶄新夥伴!”
站在一旁的納老三緊接著問道:“那麼對於這股捻軍的編制問題,將軍您有何打算?”
馬岱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心中暗自琢磨著是否應該打破原有的秩序對其進行重新編排。
畢竟捻軍長期以來都是一個自成一體、相對獨立的軍事力量,即便在曾經的太平軍中也是如此。如今若將他們納入自己的革命軍,會不會難以掌控局面呢?
倘若真的把這支捻軍打散重組為一軍,萬一將來他們脫離了革命軍的控制又該如何是好?
要知道,這種情況並非沒有可能發生。
馬岱越想越是憂心忡忡,如果放任這種情況出現,那麼他們所領導的革命軍豈不是與後世民國時期那些內部山頭眾多、各自為政、甚至公然違抗中央指揮的軍隊毫無二致了嗎?
這樣一來,所謂的革命軍恐怕也只是徒有虛名罷了。
傅善祥留意到馬岱那緊鎖的眉頭和滿面的愁容,心中便已猜到他正在為何事煩憂。她輕啟朱唇說道:“元首大人,對於這些人,咱們確實可以授予其正規編制,但這當中務必要安插我方人員才行啊。從政委、參謀到副官等職位皆需如此安排。雖然主官可由他們擔任,然而我們必須要派出數量眾多的連級指導員、營級教導員、團級政委,乃至師部級別的政訓處主任也需調配過去,以此對他們展開全面深入的思想改造工作。”
馬岱聽後微微頷首,表示認同地應道:“嗯,所言極是。但問題在於,他們是否會心甘情願地接受這樣的條件呢?”
傅善祥嘴角微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回答說:“只要他們踏入了我們的勢力範圍,屆時一切自然就由不得他們做主啦。”
馬岱略作思索,接著開口道:“好吧,既然如此,那就將東、西捻軍合併起來,並改編成為革命軍第九軍吧。該軍下轄 35 師、36 師、37 師以及 38 師。”
誰知傅善祥卻急忙擺手搖頭,高聲反駁道:“萬萬不可呀!東、西捻軍絕對不能予以合併,而應當讓它們保持相互獨立才最為妥當。”
馬岱微微眯起雙眼,沉聲道:“既然情況已然如此,那不妨將張宗禹和張禹爵所部改編為第 35 師與第 36 師,而任化邦以及賴文光之眾則改編成第 37 師、第 38 師。暫且先將張宗禹和張禹爵劃歸至第二軍名下統轄,至於這第 37 師和第 38 師嘛,則暫歸第四軍指揮排程。”
傅善祥秀眉微蹙,面露擔憂之色,輕聲說道:“這般安排怕是有些不妥當啊!如此一來,這第二軍和第四軍豈不是各自坐擁多達七個師之眾?其兵力累加起來更是高達驚人的十二萬之多呢!”
馬岱擺了擺手,不以為意地回應道:“無妨,咱們可以再分別給這第二軍和第四軍各增添一個師編制。而後再行拆分開來,便能順勢新組建成另外兩支軍隊啦。唯有透過此種方式,方可有效地分化各方勢力派別,避免一家獨大的局面出現吶。”
傅善祥略作思索後,輕點頷首,表示贊同:“唔……倒也不失為一個良策。那麼不如就擢升張龍、趙虎二人,讓他們統領後方的預備役部隊,並著手組建第 39 師和第 40 師如何?”
馬岱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意,點頭應道:“嗯,此計甚妙!就依你所言去辦吧。待事成之後,再將張龍調遣至南方李德邦帳下聽用,而趙虎則調任至赫連城那邊效力便是。”
伴隨著馬岱命令的下達,李德邦不敢有絲毫遲疑,立刻率領著他麾下的軍隊如疾風般向東挺進。他們此次出征肩負著重任——打通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