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軍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它們不僅僅只是普通的旗幟,更是一種戰術策略的體現。
其鮮豔的顏色、獨特的圖案以及巧妙的佈局,都能夠成功地迷惑住敵軍的視線,使其難以準確判斷清軍軍隊的真實情況和作戰意圖。
而與此同時,這些軍旗還象徵著官軍嚴陣以待的堅定決心與磅礴氣勢。
每一面軍旗都彷彿是一個無聲的宣言,向敵人展示著官軍不可撼動的威嚴。
此時,其餘的人馬則緊緊跟隨在劉、金二人身後,一路向前行進。
走在最前方的是熊履山率領的馬隊,他們猶如離弦之箭一般疾馳而行。
熊履山憑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出色的追蹤技巧,緊緊跟隨著那些敗退的敵騎。
就在剛剛,他們轉到了三眼泉溝西,眼前的景象令所有人都為之震驚——只見那密密麻麻的敵軍大約有兩萬之眾,沿著山勢層層排列開來,宛如一道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
這整整齊齊的兩萬人顯然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嚴陣以待,只等官軍自投羅網。
面對如此強敵,被追擊的聯軍絲毫沒有退縮之意。
他們迅速轉身,毫不猶豫地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熊履山見狀,當機立斷地下達命令,讓手下士兵用手中的洋槍進行射擊。
一時間,槍聲四起,震耳欲聾。然而,敵方也不甘示弱,同樣用火槍予以還擊。
剎那間,戰場上硝煙滾滾,遮天蔽日,原本清晰可見的敵我雙方瞬間被濃重的煙霧所籠罩,使得人們的視野變得極為模糊。
雙方就這樣你來我往地對轟了好一陣子,但依舊難分勝負。
儘管官軍擁有更為先進的武器裝備,存在一定程度的代差優勢,可無奈聯軍人數眾多,如潮水般源源不斷地湧來。
即使官軍奮力抵抗,一時之間也有些難以招架得住。
就在這時,聯軍又使出一招狠棋。
只見他們派出了一支由三千餘名身穿黃藍號衣的精銳悍卒組成的隊伍,分別從左右兩翼快速包抄過來。
這支隊伍行動迅猛,配合默契,給官軍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都統常福見勢不妙,當機立斷派遣副都統永慶以及依精阿所率領的黑龍江馬隊迅速出擊,迎擊來犯之敵。
與此同時,他自己則親率戈什親兵作為後援,隨時準備支援前線。
只見那黑龍江馬隊如疾風驟雨般衝向敵軍,馬蹄聲響徹雲霄。
他們個個英勇無畏,奮勇殺敵,一時間殺得敵軍丟盔棄甲、狼狽不堪。
經過一番激烈廝殺,黑龍江馬隊成功擊斃敵人八十餘人,戰果斐然。
然而,儘管如此,面對數量眾多的聯軍,永慶和依精阿逐漸感到力不從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黑龍江馬隊的傷亡也不斷增加,短短片刻間便有二十餘名精銳士兵壯烈犧牲。
就在局勢愈發危急之時,金順與胡世英率領部隊及時趕到戰場。
胡世英毫不畏懼,身先士卒地帶領著親兵衝入敵陣,手中的洋槍噴射出憤怒的火舌,向著敵軍密集之處瘋狂掃射。
聯軍猝不及防,只得暫時退卻。
可誰料想,剛剛擊退正面之敵,山下的敵軍卻又突然從兩旁迂迴包抄而來。
火槍和火炮齊聲轟鳴,彈如雨下,打得官軍們抬不起頭來。
金順和胡世英瞬間陷入了三面受敵的困境。
關鍵時刻,李宏林和李金春兩營軍隊兵分兩路,從側翼發起仰攻,試圖壓制敵軍的攻勢。
他們奮不顧身地向著山坡衝鋒,與佔據山半腰的部分敵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
這些聯軍憑藉著居高臨下的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