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廣袤無垠的西藏大地之上,第七軍正邁著堅定而有力的步伐,在軍長木仲愷的率領之下,勇往直前地挺進到那片充滿神秘色彩且原始蠻荒的高原之中。
這裡人跡罕至,環境惡劣,與外界溝通極為困難,甚至語言都不相通。
各種離奇古怪的謠言猶如鋪天蓋地的蝗蟲一般四處傳播開來,給這支隊伍帶來了無形的壓力和困擾。
那些躲藏在亂石堆後的灌木叢裡,或是隱匿於碉房窗戶之後的人們,用一雙雙驚疑不定、惶恐不安的眼睛窺視著革命軍的一舉一動。
他們不知道這些陌生人的到來究竟意味著什麼,心中充滿了恐懼和戒備。
然而,儘管面臨重重困難和阻力,革命軍的每一步行動依然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就在第七軍的先遣支隊向著康藏高原奮力挺進的時候,一項宏偉的戰略計劃——由西部軍區的龍玉堂、馬貴元和納老三共同提出的“從甘、寧、青、川四省對西藏採取‘多路向心進兵’”的策略,也已經悄然拉開帷幕,並開始逐步付諸實踐。
時間回溯到 1872 年 6 月,一支由西部軍區第六軍精心打造而成的青海騎兵支隊應運而生。
這支英勇無畏的隊伍擁有一千多名戰士以及一千多匹矯健的戰馬。他們從西寧整裝待發,一路風塵僕僕,終於在 7 月 14 日成功抵達了玉樹這個重要的戰略要衝之地。
緊接著,8 月 1 日這一天,甘肅軍區的獨立騎兵師先遣連舉行了一場莊嚴肅穆的誓師大會。這個先遣連匯聚了來自漢族、回族、藏族、蒙古族、錫伯族、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等七個不同民族的一百多位勇士。
他們懷揣著保家衛國的崇高信念,毅然踏上了征程,決心為實現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貢獻自己的力量。
8 月 29 日這一天,陽光灑落在廣袤無垠的藏北大地上,先遣連如同一股堅定而溫暖的春風,悄然進抵了扎麻芒保這個地方。
他們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宣傳革命軍那充滿關懷與包容的民族政策,並積極投身於群眾工作之中。每一個戰士都深知自己不僅代表著軍隊的力量,更承載著民族團結與和諧的期望。
時光匆匆流轉,到了 10 月 6 日這天,南部戰區總司令李德邦果斷地派遣了南部軍區第四軍的一支強大隊伍。
這支隊伍由令人矚目的 3000 匹牲口組成的運輸團構成,它們如同鋼鐵洪流一般,匯聚成了入藏縱隊。
這支縱隊沿著麗江、德欽、寧靜、科麥這條線路挺進西藏,一路翻山越嶺,克服重重困難。此時,他們已經成功進抵西藏境內的門工東北一線,展現出了革命軍頑強不屈的意志和無堅不摧的戰鬥力。
至此,龍玉棠精心策劃並設想的“多路向心進兵”之勢已然完美成形。然而,這片土地卻並非人們熟悉的四川盆地或者淮海平原那樣富饒平坦。
這裡是被世人稱為人類生命禁區的神秘地域,高海拔帶來的稀薄氧氣、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以及複雜險峻的地形地貌,無一不在考驗著革命軍的勇氣和毅力。
儘管面臨如此艱難險阻,但革命軍從未退縮半步。
他們深知前方還有無數任務等待著去完成,還有眾多人民需要他們的幫助和保護。
與此同時,遠在長安的人們正懷著極大的耐心,默默等待著西藏地方當局能夠早日覺醒,主動開啟和平談判的大門。
因為中央政府始終堅信,透過和平談判這種溫和且理性的方式來實現西藏的解放,才是最符合各方利益的選擇。
為了推動和平談判的程序,中央政府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就曾不辭辛勞地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僅僅是派出的勸和團數量,就多達四支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