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那赫赫有名的赫蓮城,英勇善戰的杜武秀迄今為止竟然從未成功斬殺過總兵及以上級別的大將。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僅僅一個看似柔弱的女子——赫蓮兒,卻讓多達十餘名身經百戰的大將在此地遭遇慘敗、折戟沉沙。
這樣的結果,無論是對於素有威名的劉松山,還是以智謀著稱的左祖棠而言,都是絕對無法接受的事實。
尤其是劉松山,儘管面對馬潮輕這個對手時並未有絲毫鬆懈,但他心中早已盤算好了應對之策。
只見他目光堅定地說道:“唯有將馬潮輕所率領的部隊一舉殲滅,方能確保他真心誠意地歸降我方,否則,恐怕他只是虛情假意地佯裝投靠罷了,另外,還要明確告知於他,若想投誠,務必將那赫蓮兒安全帶至我軍營地。”
站在一旁的馬佔魁聽聞此言後,略作思考便微微頷首,表示贊同劉松山的策略。
時光匆匆流逝,轉眼來到了次日。
當馬潮輕獲知了必須把赫蓮兒交至劉松山營盤中這一條件時,他毫不猶豫地當場表示強烈反對。
畢竟,開什麼玩笑啊?又有誰會甘願在一瞬間同時去得罪兩方強大的勢力呢?
更不用說此時的他已然算作革命軍陣營中的一員,自然不能輕易做出這種可能給自己帶來巨大麻煩的決定。
劉松山心中暗忖,這馬潮輕果真是個狡詐之徒,竟然三番兩次地戲弄於他,不禁怒髮衝冠!盛怒之下,劉松山當機立斷,決定分五路出兵對敵軍展開圍剿行動。
其中,劉錦堂繼續留守原地,嚴密監視著眼前這批革命軍的一舉一動。
而劉松山則親率大軍氣勢洶洶地朝著銀雞堡進發。此次出征,軍隊部署可謂精妙絕倫:右路軍乃是提督蕭章開所率領的部隊,他們如離弦之箭般徑直指向銀積北;左路軍則由董福祥領軍出擊銀積東;中路軍由提督陶定升統率,負責從正面發起強攻。
至於劉松山本人,則親自坐鎮後方壓陣,時刻關注戰局變化,相機而動以策應各方。
此外,正紅旗都統雙壽帶領著八旗兵勇從左右兩側同時出擊,旨在掩護三路大軍的側翼安全。
此時,銀積堡內的革命新軍儘管總體兵力遠遠超過了清軍,但由於他們分散駐紮在綿延十餘里的眾多堡壘之中,彼此之間難以迅速協同配合,因而無法凝聚成強大的合力。
反觀湘軍這邊,透過巧妙的戰術安排和靈活機動的排程指揮,反倒能夠在區域性戰場上形成相對優勢的兵力。
就在湘軍一路挺進之際,率先遭遇的竟是新軍騎兵統領馬受元麾下那多達三千人的精銳鐵騎。
劉松山目光如炬,果斷地下令讓雙壽率領的吉林騎兵迅速行動起來,如同離弦之箭一般穿插至新軍騎兵的後方,務必截斷新軍步隊前來支援的通道。
與此同時,他又命令董福祥所統領的董字三營立即原地結陣,並準備好洋槍,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連環射擊。
剎那間,戰場上槍聲大作,密集的子彈如同雨點般向前方傾瀉而去。
前方是洋槍的連環射擊,彈雨交織成一片死亡之網;而後方則是吉林馬隊兇猛的砍殺,刀光劍影令人膽寒。新軍騎兵腹背受敵,陷入了絕境之中。
面對如此凌厲的攻勢,新軍騎兵漸漸難以抵擋。他們的人數不斷減少,戰馬嘶鳴著倒下,士兵們慘叫連連。
馬受元望著眼前慘烈的景象,不禁長嘆一聲,心中充滿了絕望和無奈。
最終,他選擇了棄械投降,結束這場毫無勝算的戰鬥。
隨著新軍騎兵的全軍覆沒,堡壘中的新軍步兵更是驚恐萬分。
恐懼像瘟疫一樣蔓延開來,各個堡寨內開始出現大量的逃兵。這些逃兵慌不擇路,四處逃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