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戰之中,雙方激戰正酣,槍炮齊鳴、喊殺之聲不絕於耳。經過一番慘烈廝殺之後,新明教軍傷亡慘重,據戰後統計,此次戰鬥共打死打傷其三千餘人。
而此時,位於靈州其他各處堡壘中的明教軍士兵們,遠遠望見四周火光沖天,猶如白晝一般明亮;激烈的廝殺聲響徹雲霄,彷彿要震碎大地;猛烈的炮火轟鳴不斷,好似陣陣驚雷炸響。
他們深知那最為堅固的海子墩和買家莊已然被清軍成功攻克。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這些明教軍士兵們心生怯意,紛紛開啟堡門,朝著東南方向倉皇逃竄而去。
然而,正紅旗都統雙壽率領著達斡爾騎兵早已嚴陣以待,他們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對逃亡的明教軍展開了左右夾擊。
只見達斡爾騎兵們揮舞著鋒利的兵器,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奮勇殺敵。
這場追殺持續了長達十八里之遠,期間又有一千餘名新明教軍士兵命喪黃泉。
教主馬潮清在靈州城耗費六年心血精心構築的防線,竟然在短短兩天之內便被劉松山所統率的清軍一舉擊潰。
至此,靈州這座曾經堅不可摧的城池瞬間淪為一座孤立無援的孤城。
新明教軍的靈州城主馬佔魁眼見局勢已經無法挽回,為了避免城中百姓遭受戰火荼毒,生靈塗炭,無奈之下只得選擇投降。
他令人在城頭插上潔白的旗幟,表示願意放棄抵抗,並下令手下士兵放下手中的武器,同時大開城門,恭迎清軍入城。
劉松山率軍進入靈州城後,立即將馬佔魁拘禁在衙署之中。
對於那些投降的新明教軍,他採取了區別對待的策略:將其中年老體弱之人解除武裝並予以遣散回家,而把身強力壯者則分別編入各個軍營。
此外,靈州十營的頭領鐵秉忠、袁世榮等一干人等,則因拒不歸降且負隅頑抗,被五花大綁地拖拽至軍前處以斬首之刑,以此來警示眾人莫要效仿他們。
靈州這座曾經繁華的城市,在經歷了兩場慘烈戰火的摧殘後,往昔那令人陶醉的美麗容顏已然消逝無蹤。
如今擺在眼前最為緊迫的任務,便是要全力以赴地推動生產的迅速恢復,讓商業活動重新煥發生機,從而啟用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劉松山毅然決然地下定決心,將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打造成為北路軍糧草與軍械物資的重要中轉樞紐。
為此,他下達命令要求知州李樹棠率領所部軍隊遷移營地,並進駐到靈州城內部署防禦。
緊接著,劉松山開始著手瞭解當地民眾對於馬佔魁這個人的看法究竟如何。
出乎意料的是,從眾多百姓口中聽到的竟然都是對馬佔魁毫不吝嗇的稱讚之聲。
據他們所言,儘管馬佔魁是由馬朝清親自任命為官,但他卻始終心懷鄉土、情牽民生,而且還具備著調和各個民族之間關係的卓越能力。
在他的治理之下,百姓們的生活雖然稱不上富足無憂,但也算得上安定祥和、安居樂業。
劉松山聽聞這些情況之後,心中不禁一動,暗自思忖道:“如此看來,這馬佔魁倒也並非一無是處之人。”
於是乎,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給予馬佔魁一次寶貴的機會。
他派遣馬佔魁前往銀積堡,試圖勸說馬朝清歸降。
同時,劉松山也向馬佔魁發出嚴厲警告,如果此次勸降不成,而馬佔魁再次背叛投敵,那麼一旦下次被擒獲,必將遭受最殘酷的凌遲處死之刑。
然而,無論是高高在上的清朝廷,還是即將肩負重任的馬佔魁本人,他們都全然不知曉一個至關重要的事實——馬潮輕早已暗中投身於革命軍的陣營之中。
此時此刻,銀雞堡實際上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