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成好幾個長串等著要給解救了大家的文曲星狀元郎駙馬爺敬一杯酒呢,怎麼能不喝的比他的姓還高?
還是楊延昭等將領出頭為他擋了酒,讓大夥一同遙遙敬一杯就算完事,人家高大人身負重任,事情多著呢,不能這麼沒完沒了的陪大家瞎胡鬧,這才讓高大人逃過一劫,如釋重負的高文舉長嘆一聲,這感覺比打仗還累人。
喝完了酒,楊延昭尋了個機會扯著高文舉向他請教,原本以高文舉平日的作風,是不會和他聊這些話題的,一來人家是歷史名人,二來資歷比他又要老那麼多。可今天喝的有些暈,大家又有了在一起戰鬥的情分,一坐下來難免扯東扯的拉遠了話題。楊延昭就順著這個機會旁敲側擊的提出了好些個問題,一時有些迷糊的高文舉也沒當回事,就把自己的見解一五一十的向對方倒了出來。
最讓高文舉意外的,是楊延昭居然向他提了一個關於自己前途的問題。大意無非就是楊家父子兩代儘管都一心盡忠,可由於出身尷尬,一直被排擠在朝廷邊緣,實在是有些不舒服,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由於這個原因,連累的整個威虜軍幾千將士都無法像其他禁軍將士那樣獲得應有的待遇,甚至連有些廂軍的待遇都比不上。這次雖說打了這麼大個勝仗,可先有監軍長史離奇“陣亡”,後有擅自動用大倉物資,幾條罪過要是一旦追究下來,恐怕又是一場災難,自己丟官都不緊要,重要的是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弟兄們可就得不到應有的獎賞了,一想到這裡,叫人怎麼能安心?
高文舉語重心長的告訴楊延昭,其實要解決這些問題很簡單,最根本的問題就出在你自己身上了,只要你自己把問題的原因找到了,這些事就都成了芝麻綠豆般的小事,再沒人會揪著不放的。
楊延昭很疑惑,高文舉就進一步向他解釋,皇帝也好,朝裡諸位大佬也罷,他們最怕有兵權的將軍們哪一點?無非就是尾大不掉,居心不良就好比這次的傅潛,如果事情真到了那一步,事後無論如何追究都已經來不及了,當時的損失卻如何來彌補?這還算好的,若是和西北李繼遷一樣那般朝三暮四,早上降了,晚上又反了,折騰來折騰去,誰受得了?
楊延昭連忙解釋,自己和威虜軍將士絕無不臣之心,對陛下對朝廷那是絕對的忠心耿耿。無奈別人都不信呀,這都怪自己父子出身不好。
高文舉笑道:“將軍此言差矣漫說你楊家只是漢國舊臣,便是漢國舊主子劉繼元那棒槌,不也享盡了榮華富貴,過的逍遙自在麼?可見出身絕非原因,問題就出在兵權上了。”
楊延昭愕然,對於他來講,兵權就等於是他的全部,如果沒了兵權,他活著也就沒了奮鬥的方向。可卻又因為手裡的兵權而被人猜忌,這事一下就陷入了一個死迴圈,似乎變得無解了。
高文舉道:“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沒辦法。”
楊延昭連忙遞上一杯茶:“請大人指教”他現在是真心請教了,原本他只是得知了高文舉在官家跟前挺紅,想著借這麼個拉家常的機會把自己的心思透過高文舉轉達給皇帝知道,誰想到自己覺得無解的難題,在人家這兒好像根本就當不得什麼事,如何能不讓已經因此憂愁糾結多年的楊延昭不動心?
高文舉這時候也說到了興頭上,一時也沒察覺氣氛的古怪,接著說道:“你想想當年太祖兩次杯酒釋兵權的事,人家那麼多節度使,各地藩鎮都能放下兵權,安心的去做個富家翁,為何楊將軍你就放不下呢?”
楊延昭猶豫了,說了半天,原來是讓我放棄兵權啊,那誰做不到?不就是放心不下這些弟兄和戰場上這種感覺才讓人左右為難的嗎?你這也叫辦法?
高文舉看著楊延昭的表情道:“我知道將軍覺得這法子或許很蠢,但請將軍換個角度來想一想。沒錯,你楊家的確世代忠良,威虜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