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讓女兒敬客人煙,是最高禮節。久而久之,大姑娘會抽菸就不足為奇了。現在,婦女社會地位高了,參加社會活動也多了,大姑娘們都改洋菸或捲菸抽了,一是攜帶方便,二來也顯得文雅些。”
“這第二怪,是窗戶紙糊在外。那是因為窗戶紙糊在窗框外面,比糊在裡面更耐用。將窗戶紙糊在窗框的外邊,夏天窗框格子不積雨水,冬天不積雪,窗戶紙不易脫落,更禁用。”
“第三怪,是養個孩子吊起來。早先,滿族男女出外打獵、打魚時,家裡沒人照顧小孩子,就把小孩放在樺樹皮製的‘搖車子’中掛在樹梢高處,以免野獸傷害。”
“第四怪,是公公穿錯媳婦的鞋,南方有些地方也把‘鞋’讀做‘孩’。這跟我們住對面炕有關,南、北兩炕之間的過道很窄,滿族女人不裹腳,是天足大腳,跟男人的腳差不多大,晚上睡覺時把鞋都脫在兩炕中間的過道上。夜間老公公起夜時,穿錯媳婦的鞋也是常有的事。我們滿族不像漢族有那麼多虛禮兒,老少三輩住對面炕暖和,頂多在兩炕之間拉個帳幔隔一下也就是了。對了,我們滿族嫁閨女,帳幔杆子和搖車子是必送的陪嫁物,小夥子你不可不知吆。”
老人說到此,一袋煙也抽完了,在火盆沿上磕去菸灰,又裝上一鍋煙。李剛見了,趕忙拿火柴要給老人點上。老人搖了搖手,把三尺長的菸袋湊到火盆的炭火上,腰不彎,頭不低的抽了幾下,煙就點著了。
“你已經給我點了一次煙了,禮節已到,就不用總給我點菸了,要是你總給我點菸,一天幾十袋點下來,你累不壞,我還膩煩了呢。”
大家一聽都樂了。
李剛聽人說過這位老人曾讀過私塾,有文化底子,一番話聽下來,果然是談吐不俗,說話風趣幽默,不免對老人多了幾分敬重。
正說笑著,三嫂過來請到西屋吃飯,李剛看看老人剛想說話,老人搖了搖手,笑道:“你們年輕人在一起沒拘束,我在這屋吃,就不過去攪和了。”
李剛跟王校長來到西屋,見到只有一鋪炕,是王校長夫婦的住處。炕中間已經擺上了一張二尺寬,三尺長的炕桌,桌上擺滿了六個大海碗,分別盛著:酸菜白肉燉粉條、雞蛋羹、清燉羅卜牛肉、大豆腐血腸、老母雞燉蘑菇、小河魚川“沙半雞”丸子,主食是粘高粱面烙的紅豆餡粘火燒。靠炕沿放了一個火盆,火盆沿上放著一個錫酒壺,燙著一壺酒,桌上只擺了兩副杯筷。三嫂和小英子在地下忙著倒酒、添菜,李剛看了有些不過意。
“我們家來客女人不上桌,你別管其他,該吃就吃,該喝就喝。”王校長將李剛讓到炕頭,也在對面坐下。
見李剛瞧著六個大碗,王校長笑道:
“滿族人冬天常用大碗燉菜待客,可以保持湯菜長久不涼,吃菜喝湯,可以暖身暖心,不易著涼。碗的個數也有講究,最高規格是八大碗,依次是八中碗,六大碗、六中碗;夏天待客常用六六席,即六道熱菜六道冷盤,就不一定全用大碗裝了。
兄弟你是我的貴客,本該用八大碗來招待你,但蝸居太小,也沒有大八仙桌擺菜,非不為也,實不能耳,還望兄弟見諒。”
三嫂見了笑道:
“說你酸你還拽上了。”
“習慣如此,習慣如此,非故意而為之。”
說罷,與李剛開懷大笑。
席間王校長對李剛提出的問題有問必答,有關本地的人文地理、山川河流、民居民俗、時政要聞、蠶桑農事、鄰里關係、家族勢力等如數家珍、滔滔不絕。李剛虛心請教,獲益匪淺。
二人邊喝邊談,李剛終於忍不住向王校長提出思慮已久的問題:
“王校長,毛主席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廣大農村的同志要歡迎他